第64章 论如何打一个完美...(1/2)
镜头慢慢地推向袁绍的脸庞,渐渐的开始虚化——是的,这是电影中用以回忆的画面。
昨夜,袁绍唤来今日护送吕布军队的将领,除了一些预防措施交代外,特意说明:护人护到底,送佛送到西,就把吕布...。。说完,手掌一横,向着脖子抹去。诸将令诺。
今日,无风,天气有些阴暗。护送吕布的将领骑在马上,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吕布感觉事有不对,可烦于去想,他担心着此去洛阳后,如何保命。
李傕、郭汜等人定然不会放过自己,凭自己这点人马,去的话无异于送死。可不去那里,又去哪里呢?叹了口气,夕阳已沉。
就地安下营帐的吕布等人,埋锅做饭。
此时的吕布才定下心来仔细去看这些护送自己的将领。这些人大都经历过战争,属于袁绍的精良部队。可不知为何,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怎会如此闪烁?毫无月色的夜晚,让吕布的心开始谨慎。草草的吃过饭,吕布便回到自己的营帐。
坐在外面的袁绍部队,有一茬无一茬的聊着天,他们在等时间,等吕布睡熟的时间。纵然自己有三千精兵,可对付吕布还得慎之又慎才可,毕竟人的名树的影。杀掉董卓的往事不提,就现在几百人去追着几十万人打,这可是自己亲眼所见,如此恐怖的战斗力,他们当真只听说过。
不一时,吕布营帐之内竟传来筝琴之声,筝音无喜,透露着无限的悲凉。此乃吕布所弹。
我前文说过,吕布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并不意味着此人的文化水平有多差。他只是一个上战场杀敌的将领而已,今夜之所以弹筝,无非出于保命的目的。
袁绍的将领左右无事,于是静静的听着。
琴奏之美,合乎音律耳。合乎音律者,在于指法、节奏。以此方能动人心、魄人魂。纵然吕布要到达如此境界还为之甚远,但对于习惯战场上杀戮的将领来说,能听闻音乐已是让人颇感舒适的享受了,更何况,一会儿还得见血。吕布啊,你能弹多久就弹多久吧,不然的话,只能下辈子再做这件事了。
筝音幽幽,天无月色,阴风习习,磨刀霍霍。一曲完毕,再无动静。诸将对看一眼,抽出早已磨好的刀,向着吕布的营帐慢慢踱去。
到达,挥刀,营帐为之碎裂。只是,弹筝的那个人,不是吕布。
不一时,袁绍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吕布已逃,未能毙命。
原来,吕布感觉事情不太对头,于是在弹筝的过程中,换了一个人,自己则偷偷地溜走。惯于战场杀戮的将领,对于死亡的嗅觉总是敏于常人。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禁手指乱颤,东窗事发,若吕布愤怒,率军前来攻打自己,可叫我如何应对啊。
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曾说过袁绍的缺点:多谋少决。这种缺点的人,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总是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是好。等拿定主意,事情发生了,又开始害怕遭到报复。
总之一句话:袁绍不是一个男人,至少不是一个纯的。
猥琐心态的袁绍自顾自的猥琐着,逃跑的吕布却不知该逃向何处。
去哪里,这是摆在自己面前最重要也是唯一能思考的问题。袁绍固然可恨,但毕竟翻脸也是需要本钱的,在没有足够的腕力之前,还是不要找他算账为好。想到此处,吕布不禁又是长叹一声。在没有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之前,苦难又有几个人知道。或者,又有谁想知道?
念罢,他决定再次投奔张扬。虽然已经投奔了一次,且上次说走就走,现在投奔的话,没点脸皮是不行的。但在脸皮和肚子之间,吕布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快马加鞭,东方渐白。
再次见面的好朋友,自然免不了一阵寒暄。张扬:哎呀奉先那,上次你离开太匆忙了吧,我都没送你呢。吕布:张扬兄太客气了,哪里敢烦扰张扬兄亲自送啊。我来便已是多有打扰,您不嫌弃我吕布,我已是感谢在心啊。诸如此类,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
倒有一事不妨说来,此事也为吕布日后的发展以及悲剧提前埋下了伏笔。这事便是遇过陈留时结识张邈。没错,就是曹操曾经投奔过的张邈。两人还指天发誓,生死不离。关联后事,让人喟叹。
在张扬那里过得舒坦的吕布,不幸被人告发到了李傕那里,期望能够铲除吕布。这是一种吃饱了没事干且眼红别人过的好的人,伟大的劳动人民给这种人取了一个尊贵的称号“打小报告”。这种人固然可恨,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人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并且渐渐的发展出了自己独特内涵的文化和入行要求:
一定得打显赫人物的小报告,
做最贱的人,
打就打最小的报告,
直接通向最有权势的那种,
报告最少也得四五十页,
什么行政不作为啊,工作问题啊,生活作风问题啊能写的全给他写上,
报告上不能直接写名字,你得写“臣”
走步子得四平八稳的那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门锦绣
混混小子江湖行
帝国[重生]
无限抽奖
我有特殊沟通技巧
全能大佬是团宠
苍穹守望者
全部落都想和我生孩纸
风流小村医
家有恶妻,总裁只婚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