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5章 慈幼局(1/4)

~《》~第175章 慈幼局

端午节这天,街上的百姓大多换上了新衣裳,各家商铺早就把彩楼欢门装饰一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任由百姓选购;

环州是边城,虽然宋夏两国战争不断,但边境的走私贸易从未受战争影响而停止过,之前杨逸也一直没有刻意打击过走私贸易,市井间流入许多西夏的商品,内地商人会到此地来贩卖,因此环州的商贸还是挺繁荣的。

事实上大宋对外贸易一向是顺差,关闭边境榷场,禁止与西夏贸易,这可以说是把双刃剑,伤了西夏,也伤了大宋自己,杨逸个人认为,在军事和贸易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对西夏的贸易封锁其实没多大必要。

朝廷关闭榷场,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让他再去打击走私,杨逸就懒得去做了,这样只会使得环州更加萧条。

苏东坡本来在和一些环州的名流士绅饮酒论诗,听说杨逸带着东西去慈幼局看望孤儿后,不知他怎么想,竟带着十来个士绅一齐过来了,还带来了不少物品。

慈幼局位于城南的鸭子巷,院子很大,只是破旧了些,刚刚走近大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当然,也有哭声。

大宋在每个州基本都设有慈幼局,主要由朝廷拨款运作,也接受一些社会善款,慈幼局的宗旨是:如果贫穷百姓无力养育子女,许其抱至慈幼局,写上出生年月日,局里设有专职的乳娘抚育。其他人家若无子女,可到局里来领养。因此在大宋遇上灾年,贫穷百姓的子女多抱入慈幼局,而成年人也大多被招入厢军,路上很少出现异子而食的惨烈现象。

这种幼儿慈善机构,在大宋之前的朝代没有,宋代灭亡之后,元明两代均未再建,这项措施很能代表宋朝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性化和完善性。

节日之时,州里的主官一齐来到慈幼局,这是第一次,局长屈凡连忙迎出来,杨逸摆摆手让他免礼之后,问道:“之前本官一直未曾来慈幼局看过,屈局长先给本官介绍一下局里的情况吧!”

屈凡大概也觉得机会难得,连忙说道:“大人,目前局里共有两百一十二个孩子,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十一二岁大的孩子皆有,其中男三十九,女一百七十三,每月至少要七十贯的费用才能保证局里正常运转,只是……”

“只是什么?你有话不妨直说!”

“不瞒大人,如今局里每个月最多能拿到三十贯拨款,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局里房子破破烂烂,一直也没能修缮一下,这天一下雨,就到处漏水,晚上孩子们连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官道 替嫁随军第一晚,她就住进了医院 影后她婚后野翻了天 新仙出炉 赤脚村医 苟在明末当宗室 刺刀1937 香饵 我让反派痛哭流涕 神凰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