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宋朝城市风情之酒楼茶肆(1/10)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风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这是宋话本《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的一首《鹧鸪天》,是宋仁宗微服来到城中,看见樊楼所发出的一番感叹。这首词并无出色处,可是它的意义在于利用皇帝的视角,突出了酒楼在城市中特殊的地位。.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权威,日本的加藤繁博士,他在30年代初所作的《宋代都市的发展》的论文,就专设《酒楼》一节,深刻指出:宋代城市中的酒楼,“都是朝着大街,建筑着堂堂的重叠的高楼”,“这些情形都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的”。这些精辟详实的阐述,至今仍富有启发性。

在宋代以前的城市里,高楼并非没有,但都是皇宫内府,建筑供市民饮酒作乐,专事赢利的又高又大的楼房,是不可想象的。只是到了宋代城市,酒楼作为一个城市繁荣的象征,才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

以东京酒楼为例,仅九桥门街市一段,酒楼林立,绣旗相招,竟掩蔽了天日!有的街道还因有酒楼而得名,如“杨楼街”。这的的确确是中国古代城市历史上出现的新气象。

酒楼,它在城市各行业中还总是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利润最高先拔头筹,它往往决定着这个城市的主要的饮食命脉,而且绝大多数都以华丽宏伟的装饰建筑,雄踞一城。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对两座酒楼的描写——

先是第三十八回,宋江等三人到浔阳江畔的琵琶亭上,边喝酒边看景色,“四周空阔,八面玲珑。栏杆影浸玻璃,窗外光浮玉璧”。后是第三十九回写宋江在郓城县就听说江州有座浔阳楼,这次亲临,不可错过,他看到:“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这两座酒楼,均位于江南西路的江州,在北宋曾煊赫一时,有人为之赋诗:“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以此自恃诗中“有二酒楼”,以压倒那些只用一酒楼入诗而神气的人。江州酒楼竟成了诗人创作的素材和引以为豪的夸耀资本。施耐庵则依据这实际情况写入了小说,这充分显示了酒楼已作为一个都市的代表性的建筑物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还有不少的文人,在自己的著作里,详细地记述了他们所见到的一些城市的酒楼的情况。像楼钥《北行日录》记他入相州时,见到临街有一雄伟的琴楼,“观者如堵”。

范成大在《入蜀记》中记鄂州南市时,特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极品农民闯花都 穿越到我家的少女,竟是母上闺蜜 爱惶恐,首席纠缠不休 美食的俘虏之我要吃成神 战斗在前线的我 九洲阴阳师 霉运阴阳眼 海贼:戴维琼斯是恐怖幽灵号船长 我的无限乐园 我在万界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