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预算(上)(2/4)
产量1石来计算(只算一季,但很多地方可以种两季,或者套种其他粮食),一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就达到5亿两白银,实际上可能达到10亿两。
这是万历时的数据,明末的生产荒废,农业产值会减少许多,不过若是算是二季、套种,以及南方的粮食产量远高于每亩一石,也绝对有这个数字。
当然,这些农业产出,大部分是不进行流通的,同时流通的那一部分,也不会使银子增加,流通中银子是在循环运作,并且农业产品属于消耗品。
而这紧紧是农业上的产值,而工商业的产值更是高出许多。
从总产值看,大明的税收是非常不合理的,也就是太低,同时征收不合理,西北猛加税,其他地方却不加,而且商业税也不加。
这都源于一个政党,那个政党极其排外,非我同道,即是仇敌。且以抗税为荣,抗税为正气,抗税为爱民,抗税为功绩。
很不巧,明末后期都是这个党独霸朝纲,这就是东林党。东林党最邪恶的地方在于为了出名而出名,为了斗争而斗争。完全没有想过后果和责任。
因为地主势力非常强大,虽然百姓只要交一点点农业税,但地租可就不是十几二十斤大米的问题了,普遍都有几十斤,上百斤。
所以这是一个代表着地主利益的国家,就算国家再怎么了不起,皇帝再怎么了不起,也不可能把田赋加到50%的程度,真要是加到了50%,百姓也许能活得下去,但那地主还吃什么?
这不就是触动地主利益了吗?而东林党之所以以抗税为荣,就是因为他们抗税可以在地主阶层博得美名。不征商业税亦能博得美名,因为明末时,商人阶层已经打进朝堂,同时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关系非常紧密,甚至是重合。
两百多年的财富积累,几乎大半落入了地主和商人的口袋。目前朱由检已经开始加税,按照原来的历史,到明朝灭亡前,朱由检把农业税加到原来的五六倍,加上差吏贪污,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提出不纳税之后,从者入云的缘故。
虽然说加税并没有错,但征收的目标却是错了,因为没把矛头对准地主,在这点上卢象升曾上疏加税时只征大户,但被其他官员反驳。
那些地主自然有避税的段,而那些自耕农、佃户,在赋税增加后一般也能过,但问题是天灾[***]不断,没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活不下去也是必然。
今年的财政收入有这么多也只能说不足为奇,赵岩所涉及的产业,主要都是垄断姓,具有优势姓竞争力的行业,圈钱的速度那自然是倍快。
有这么多银子,该怎么花却是要好好的计较一番,需要支出银两的地方,主要也就是生财、强兵、安民这三点。
生财即是加大商业投资,以赚取更多的银子,以便有更多的银子投入到强军安民之上,在商业上赵岩可谓是尝到了许多甜头。
通过商业赚取银子,然后调动大明这庞大的国力。大明本身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要有银子,就能够对这些人力物力进行调用。
若是穿越到三国那样的环境,就算商业活动进行得再多,也没办法调动多少人力物力,毕竟受到先天条件的制约。
大明是一个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不可否认的是,地主在生产组织上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并且明代在对民间的管理上十分粗放,使得民间发展迅猛。但这种粗放,也让土地兼并毫无监管,再则对他国的占领能力变得极低。
例如安南(越南),大明打下安南后,却因为管理粗放而民变不断,从而撤了出去。若是管理严格,哪里会闹出那么多的民变,就算闹了民变杀了便是。安南唐朝时就是中国的领土,明代打下后却没守住,真是让人不知该如何说好。
各部门的高层汇聚一堂,开始商量这些银子的预算问题。
明年的商业投资将继续扩充,纺织业方面留着去年的230万两收益,继续扩大规模。海贸方面,大明这边留着200万两,曰本那边留着200万两作为周转之用。养殖业的那150万两收益,同时继续留着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的财政收入的确是出乎意料,因此在造船方面,赵岩打算拨调300万两,明年将在松江建立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并开工建造50艘1000吨级飞剪船,其余银两,用来招募船匠等等。
其余能调用的财政数目达到2000万两,而军费上,明年将有800万两预算,二线部队得支出300万两军费,而一线部队,也要100多万两的支出,另外海军再拨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戏精重生:本宫只想做咸鱼
择天记
刺秦成功后,我禁地求生千年
局长成长史
西游:我大唐太子,领军西征!
大争之世
侯门继妻
最后的猎魔人
爱你是孤单的心事
足球之超级训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