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349节

---

这个问题上,首先我完全同意春若水的发言内容——

1、对方有强烈的求治心理,真心希望有所改变并与咨询师建立白纸黑字正式的治疗联盟。

2、咨询师必须对她下准确的诊断,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比如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或者某种形式的人格障碍。问题确定下来后,能治才能治。

3、双方在治疗过程中,都应做好心理准备:咨询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对方会时有反复甚至倒退的状况。因为许多心理问题人格问题都是经年累月积重难返,哪里会一帆风顺,三言两语就解决问题?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很大区别。例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躁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根本不是心理咨询的范围,那是精神科医师的事情。很多时候要用药,因为可能跟遗传、跟脑部疾病等都有关了。

其次,我要谈谈我想做什么?鉴于第四点理由,我做的并非“心理治疗”,而是“心理咨询”,甚至可以不那么专业,弄成“情感咨询”。所针对的并非心理病人、严重人格障碍者、甚至精神病人,而是针对心理“亚健康”人群,也就是人格基本健康,但因某些突发事件、情感纠纷、职场困惑、人际关系不良等等原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与痛苦,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人们,展开开导与咨询,提供帮助、分析和建议。而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其实在帖子里已经验证很多次了:完全能达到,即使鼠某水平这么业余。

而且,我对网站的构想,“咨询为辅,教育为主”,专业咨询其实只是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相当的精力会放在弥补体制教育缺失的人生基本常识和智慧等方面。

网络有其缺陷,可也有其优势。目前我国人民刚刚解决温饱,开始注意到心理问题对幸福度的影响,但远未形成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的阶段。也正因这种忽视,导致很多极小的矛盾因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方式被无限放大,给当事人造成莫大痛苦与损失。即使在本帖跟帖的吵架中,我们也屡屡嗅到这种缺乏处事经验所造成的纷争。可以想象,怀着这种心态与现实中相处,势必处处碰壁,事事受损。但是,要中国劳动人民像西方劳动人民那样,把去咨询心理医生看做一项保健所司空见惯的事情,目前很难被接受。“你说我有病?你才有病呢!”是很多人的心态。也因这种难以启齿的原因,他们不敢把自己的问题面对面对医生去讲,而是讲给自己信任的人——闺蜜、好友、亲朋等。但这些人并非职业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知识,也不会引导对方而且从立场出发,往往给予对方片面的、不客观的、不明智的建议,致使事情越办越糟。前述曾讲过一个李杰化解王佳同学婚姻危机的案例,其同学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的都是“跟他对抗到底”的建议,因为他们总觉得这位同学是亲人,立场决定了他们只会看到她的好,而放大他的错。按这种建议对抗下去,最终一定会让男当事人投入他人怀抱,而同学离异,孩子受苦。因李杰与该当事人的私人关系,对方可以信任李杰,但让她面对一个陌生心理咨询师,就很难建立这种信任,甚至难以启齿。而网络则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项很好的解决途径——可以不必见面,甚至不必有真实姓名,你就可以把问题和盘托出,而不必担心泄露**,可以有效减轻咨询者的心理负担。

当然,我只是想到了这一点,具体怎么实现,怎么提高效率,怎么提供更有效的咨询方式,还需下一步解决。我也是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死就死了,脑袋掉了碗大个疤,顶多二年,又是一条硕鼠:)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意外心动(娱乐圈) 特战之王 枕上婚约:老公,入列请立正 重生之情满四合院 我家夫人是男频文大神 我凭实力飞升 清穿之福运无双 神都狂婿 都市签到三年,我无法再低调 无双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