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节
一、心理群体
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并不会因为聚集就变成群氓或乌合之众,比如传统节日的聚会、交易商品的集市,比如协作劳动的集体;也不是所有的集会都使人丧失个性而成为乌合之众,一次物理学家参与的科学会议,他们是以独立的个人参加的群体,讲演者陈述自己的观点不是表演自己或蛊惑人相信任何意义上的绝对真理,而是要使听众思考他提出的问题;课堂也是一样,老师以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法庭与会议和课堂群体虽不同,但法律的尊严、律师以逻辑而进行的推理、法官对法庭秩序的维持保证了法庭中群体基本在理性状态,尽管法庭并不能保证绝对公正。法庭的群体在更多时候恐怕不是乌合之众的群体,尽管勒庞说,陪审团成员的意识也可能被律师的暗示所左右。
那么是什么使人群变成了乌合之众了呢?勒庞用“心理群体”指称那些被“集体心理”支配的乌合之众,而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心理群体?需要具体分析这些群体的形成。一般说来,像法国大革命中涌现的群众团体是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但如果你询问那些参加运动、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民众,他们究竟对启蒙思想知道什么,他们可能什么也不知道。实际上启蒙运动的思想分析起来尽管复杂,但在大众中只是很简单的口号式观念,这种观念的暗示性表现为诅咒——国王和贵族该死,杀了他们之后我们大家做国家的主人;同样种族主义也有复杂的形式,许多学者从“民族性”讨论人种的区别也并不非法,但二十世纪的欧洲种族主义发展到纳粹主义在德国民众中的观念则是——犹太人人性低劣,抢了我们的饭碗,必须杀了他们。观念在群体中一般都会被简化,因为大众总是喜欢简单明了的观念。
心理群体接受暗示是有一个累积的历史过程的,比如欧洲的反犹主义,并不是到了希特勒才有,而是到了希特勒时代反犹主义达到了高峰,而之前,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那个逼迫他人履约,非要割下债务人一磅肉的可恶家伙就被戴上“犹太人”符号。这种反犹主义经过日积月累,在群众中就形成了固定的和偏执的观念,当其发展到极端,一个小事件就能把这些累积的心理能量释放出来。在释放过程中怀着同样心理的人群,不管他们先前是有教养还是无教养,他们的职业是数学家还是鞋匠,大脑中的空间都被这个共同的心理占据,他们放弃了循规蹈矩的生活而变成了一个个胆大妄为的人。
群体心理累积的开始当然来自个人经验,但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某种观念甚至与个人经验无关了,比如关于犹太人贪婪、吝啬的观念先入为主地植根到一定大小的群体意识中之后,这种观念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到更大的群体,而且在传染中迅速生出更邪恶的变体,讨厌、厌恶心理会转瞬间变成愤怒和仇恨,而且由仇恨转化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心理随时可能变为复仇的狂暴行动。
作为“真理”的意识形态如掌控群体心灵的魔法一样使个人如同波浪里的水滴,失去了自我控制力,只能随着群体的波涛肆意汹涌。人群叫嚣扰攘,一团团、一簇簇,无意识的冲动淹没理性,人群如肆意奔腾的洪水,所到之处如蝗蔽日。“真理”以口号的形式被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口号也把他们连成一体,口号里的“真理”除了“真理”的发声外,与真理的内涵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
本章已完成!
嫡女归来,玄妃算天下
纯良无罪:娘子请留步
燕京闺杀[破案]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莽荒纪之纪炎
太子妃很忙
首席的甜妻
错嫁世子后,她每天都在撒糖
女神的超级赘婿
盛世娇宠:王爷,王妃又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