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日食(1/3)

作品:《悠闲唐朝

五月初一,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按照历史上记载,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也就是说,五月初一这一天出现了日食。这日食难得一见,而且据说还是日全食,叶文可要好好准备一下,还把汝南公主邀请过来一起观看日食。汝南公主受到叶文的邀请,早早的就过来了。因为来的时候还没发生日食,所以也不着急,就一起吃着水果,聊着天,看着电视,静等日食的到来。日食,又作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这日食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日食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中国的古代统治阶级认为出现日食,应该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乱,得罪了上天,因此降罪天下,不仅仅是一般的警示问题。民间则认为是“天狗”这样的恶神跟人作对,故意破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天文家由于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日食对普通人而言只有观赏作用,但对科学家而言,日全食非常受重视。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因为月球会让原本刺眼的太阳暗下来,让原本不易观察的日冕层显露出来。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了,但日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悠闲唐朝》 最新章节第六十九章 日食,网址:https://xbqg888.com/119/1198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