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饭碗的问题(下)(1/2)
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余杉一看店名乐了,说:“焕哥,这是豆捞不是海底捞,差俩字差太远了。网”
刘焕也乐了,说:“我这全国各地没少跑,一个地方也待不上几天,容易记混了。得,甭管名字了,我这都前心贴后背了,咱们赶紧进去吧。”
四个人进到店里头,余杉一瞧,这家店还真就不大,拢共就那么几张桌子,还一桌客人都没有。他们四个人一进去,正无聊看电视的老板打起精神起来招呼,将四个人让到一张桌子前。
也不用菜谱了,能点的东西全都贴在了墙上。几个人询问了老板本店的特色,各自点了几样。说话的功夫,四个酒精小汤锅就送了上来。
说起豆捞跟火锅,送汤锅的老板插了句嘴,介绍了一通,几个人一听,感情这豆捞跟火锅还真有点区别。先一点,豆捞通常都是一人一个小锅,锅底也是清汤,煮的东西以鲜虾滑、鲜鱼滑、鲜牛滑之类的滑类为主,小汤锅里还有个小漏勺用来捞东西,豆捞通都捞,豆捞豆捞就是打这儿来的。
其实真说起来,豆捞也属于火锅的一种。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美食种类繁多,同一种吃法,在各地大多因地制宜的加入了地方特色。就说这火锅,北方能吃到新鲜的牛羊肉,珠海这地方就不成,距离牧区太远。羊肉不新鲜,水牛肉更没法儿跟草原上放养的比。可有一点,这地方靠海啊,于是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豆捞里头的材料就大多以海产为主。
流水的菜色一股脑的送上来,小酒精锅也开了锅,一时间小饭馆里升腾起了氤氲的雾气。
刘焕这人随性,也没要什么有名的酒水,就要了小饭馆里自己弄的药酒。四只酒杯碰在一起,琥珀色的药酒在杯中荡了荡,随即被四人一饮而尽。
“嘶……哈!”刘焕咂咂嘴:“这酒度数不低啊?”
那日松笑呵呵的说:“这就不低了?赶明儿到我们家乡,让你尝尝什么叫闷倒驴。”
都说东北人喝酒豪爽,可跟内蒙人民一比就含蓄了很多,就说着闷倒驴,足足六十七度,再有络的普及,做盗版磁带、d的都干不下去啦,想听什么歌直接网上下载,一毛钱不用花就能存p3里一直听,谁还花钱去bsp; 那阵子余杉听罔闻的谢雨刚提起过一个事儿,说某乐队了张专辑,一共就五百张,一张碟片很夸张的卖到了五百块钱。余杉当时年轻,还琢磨呢,卖这么贵干嘛,便宜点十块钱一张,能多卖出去不少,钱也不见得少赚,还能为大众熟知,这乐队真不会算账。后来他明白了,哪儿有人买啊?那些买d的都相当于走人情随份子了,玩儿音乐的你捧我、我捧你,既然老百姓都不买账,那咱们就自娱自乐、互相吹捧吧。
音乐界这种半死不活的境地延续了十几年,一直到后来旷日持久的版权官司打下来,从此kv点唱需要给版权人付费,网络下载同样需要付费,再加上各类音乐比赛、选秀节目铺天盖地的宣传,靠音乐吃饭的人们境遇总算扭转了过来。
余杉脑子里琢磨着这些事,那日松突然看着他说:“杉子,你怎么光闷头吃东西不说话?”
“他可比咱俩有钱多了,人家就没指着吃这碗饭。”刘焕在一旁揶揄道。
余杉笑了下,说:“其实情况没那么糟。你们看啊,国内缺优秀制作人么?缺好歌手么?”
刘焕说:“你别扯这些没用的,说点儿有意义的。”
“我的意思是,既然这两样都不缺,还有这么大基数的观众,内地音乐人怎么就会挨饿呢?崇洋媚外这事儿先不提,这问题没十几年扭转不过来,咱们内地音乐人得先从自身上找问题。我觉着啊,有俩问题。一个就是不能高高在上,创作的、演唱的得走心,一天到晚的晚会歌曲,老百姓听了一辈子早腻了,年轻人还觉着反胃……焕哥你容我说完,我知道你什么意思,是,咱们好歌也不少,可为什么竞争不过港台?我觉着还是一个宣传的问题。说白了,大多数内地音乐制作公司都是二把刀,都在摸石头过河,港台那一套宣传、包装根本就没闹明白就扎进坑里了,能不赔?”
“那杉子你是什么意思?”
“我琢磨着……要不搞个歌唱比赛之类的电视节目?”
“青歌赛?这个老早就有了啊。”刘焕说。
余杉连连摆手:“不搞那种评委打分,高高在上的,那节目收视率得多惨?要搞就得搞个贴近老百姓的,比如搞个掘新人的音乐节目。从全国各地物色几十个好苗子,这些好苗子一定得是全国各地。再弄几个音乐界重量级的大咖,就比如焕哥你这样的。到时候弄四把大椅子背对着舞台,也不看脸,就听这些苗子唱,唱的好了就转身。”
“要是好几个人转身,那就一起抢好苗子。一个人最多十个好苗子,各自带队指导,先对内对抗,再交叉对决。后期搞个短信投票、电话投票,只要那些苗子素质高一点,这节目不愁不火啊。节目火了,那些节目里唱的歌曲不就火了么?”
“咦?”那日松跟刘焕对视了一眼,后者摸着脑袋说:“你说这个有点儿意思啊。”
“歌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手握良妾铁饭碗,咸鱼当的正正香
首席情深入骨
千亿隐婚:总裁,雨露均沾
无敌赘婿
帝凰记
生化狂潮之灭绝
最强修真保镖
先婚厚爱
辟邪剑仙
独步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