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77 川西探秘(下)(1/2)

一直以来人们提起四川就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好像四川的粮食物产有多丰富一样,其实比起湖广、浙江等地四川还差得远,只是因为四川路难行交通不变出产得以不断积聚才这样的。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不就是成都生的吗?一个男人能随随便便勾搭上一个丧夫的寡妇,这在外面是不可想象的。想我小时候我们老家那会儿有个寡妇,死了男人后就从不出门要守节到死,平常时期三尺高的童子都不得进门,家中叔伯兄弟要说话都要隔着门说,传递物件都是说一声放在桌子上就走,从来不见面也不接触的,外人那更是声音都很少听得到。”

两人说话间部下已经过了搭好的竹筏桥,这竹筏桥搭得很是巧妙,全是由人用竹竿扎在一起成一个个长方形上面站上人,水只是急但不深全由上面的百姓用竹竿撑在河底吃住劲,因为水可以从竹筏下面流过所以撑竿的人不算吃力算是架了座浮桥。士兵们怕竹筏承不住劲没敢一起压上去,几个几个的轻脚轻手地牵着马走看得撑竹筏的百姓都抿着嘴笑,见没两个人了刘侨和侯良柱也过了河。

过河后刘侨说:“我算相信庞统是死在雒城了,只有攻城时主官要鼓舞士气才冲在前头,行军时主官肯定走在中间而不会冲在前头充英雄。我们开始过个河都要先派一部分人过去看地形加强警戒防止意外,庞统和刘备过白马关就不知道这么做?假如真是他在白马关中了埋伏,也算是他浪得虚名该死,遇到险地不先派人去危险处探查,那不是找死那是什么?”

侯良柱说:“刘大哥真厉害小弟佩服,看来名扬天下的庞统也不过如此比不过你,闲下来还请刘大哥多指点一下。”

两人说话间部队继续前行,昨天两人是沿河靠山走,路一断除了翻山坡就只有修路再走,现在河这边是平地,中途遇到几处断路的情况他们就绕田而过。因为遭受过粮食危机更知道庄稼的重要,无论是官是兵都有意离庄稼远一些不去践踏,让周围的百姓和随行的两个书办暗暗点头。

走了很长一段路后,大家来到了一处岔口,一处是过河进山另一处是沿山直行,刘侨把向导找过来问:“这山叫什么名字?”

刘侨这话问得两个当向导的书办有些莫名其妙,其中那个高点的说:“大人,我们这里的山多数没有名字,偶尔有几座叫什么唐家山李家山的,但大多数山都没有名字。”

刘侨奇怪地问:“没有名字你们怎么区分?就算要砍柴也要说一说进哪一坡山吧?”

高个书办说:“我们这里都是用进山的路来区分的,比如说什么棋盘沟、庙子沟、黄泥沟、响水沟等,这条进山的路叫黑熊沟,据说很多年前有人在里面现过黑熊所以才这么叫。”

刘侨点头道:“想唐朝时的地名也多以某地之南命名,像什么江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岭南道和剑南道,这里只叫路而不称山,应该是比较有古意的。”

高个书办高兴地说:“大人真厉害,我们四川就是剑阁以南所以属于剑南道。”

侯良柱看了看地形轻咳了一声对刘侨说:“假如没有什么忌讳刘大哥何不直接问这两个向导要去的地方在哪里?”

刘侨一听也有道理,通过这两天的交往他能感觉到这个侯良柱和两个书办都不是坏人,他想了想说:“我这次来这里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寻找一处叫天师观的地方,你们可知道天师观在哪里?”

本来以为两人不知道,要找到天师观还要费一番周折,谁知道矮个的书办说:“天师观啊,我知道在哪里,不过那道观不大也没有显示什么灵验之处,皇上怎么会知道这么个地方?听家里的长辈说起过,好像几十年前才修建的吧?”

刘侨一听大喜道:“就是这地方快带我们前去。”

侯良柱有些疑惑得问道:“你说那道观既小又不灵验,你怎么知道那就是天师观呢?”

矮个的书办说:“天师观是邻县的一座道观,不过我们这里都比较团结有事大家都会商量着来,我经常去邻县过有时候遇到给上面接待孝敬的事还会互相通一通气比照着来,所以几个县里的人都比较和气。前年我走到那里脚崴了有点疼,该死的驴子又犯了倔脾气不让我骑,只好在那里的一户人家中借宿了一晚,顺便在山里找了个老郎中用草药敷了敷脚才好的。”

刘侨说:“看来四川人比较团结,在我们老家相邻两县基本上就是仇人,不落井下石的就很够朋友了,遇事互相通气那是想都别想,都想把别人比下去自己升官。”

高个的书办说:“各地的民情不一样,我们也算是在平坝中生活的人了,山里面的人更团结,哪一家杀了猪左邻右舍前后院的全请,不为什么就为大家是邻居要互相照应。”

大家骑着马在向导的带领下又走了三十几里地,来到了一处小山套里,只见里面三面环山一方有条小河,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不像开始走过的大河中的河水那么浑黄。沿山四周零散着几处人家,时近中午炊烟袅袅想必正在做饭,中间有一处院落占地大约有三到四亩,四周修了有一圈很高的围墙,围墙门上有三个烟黑不起眼的天师观三个字。两个向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豪门隐婚之一纸协议误终身 傻白甜注定上位 涅盘重生之凤女有毒 爱祸 宅厨师 结婚才是正经事 武林独风 妃一样的公主 温酒谢珩 鬼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