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大明不缺人才(1/2)

第一卷风雨飘零

下午的阳光有些炙热,可这里除了一个个作坊和居住的房屋之外,连一颗参天避阳的大树也没有。~~

每个仓的外墙都引入了活水,形成一个个沟渠,目的是防止火灾。

大明历经两百余年,整套防范措施已经堪称完善。

崇祯皇帝自然有太监为他打着遮阳伞,可其他人就无此殊荣了。

边走边说中,他对前来迎接的其他司局管事太监稍微勉励交代两句,便挥手打发他们去各司其职。

大明皇宫内的增长,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贡献,万不可懈怠。

只把兵仗局和冶造司的管事太监留下,然后进入兵仗局厂房。

从中可以看出,四司八局,崇祯皇帝唯独钟爱兵仗局和冶造司。

无它,因为这里能生产火器,决定着今后争霸的路程难易。

时下之人,受交通道具限制,眼界比较窄小。

哪怕是王公勋贵三公九卿,都还没有世界格局这一说,可崇祯皇帝有。

于他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但又是最好的年代。

五大洲四大洋的广袤之地,除了亚洲和欧洲,其他的皆是无主的富饶地方,唾手可得。

只要迁移部分人口,繁衍数代,那里立马就会变成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华夏沃土。

当然,其他洲还是有一些土著部落的,只不过这些人尚未开化,五谷不分。

在雄才大略的崇祯皇帝心中,这样很好,刚好可以继承唐宋遗风,把他们当成昆仑奴使唤。

至于南北极那点土地,崇祯皇帝表示就算了,气候条件太恶劣,还是留给子孙去开发。

不过,如果有可能,倒是可以把界碑预埋,包括四大洋中散落的一些小小岛礁。

想多了,怎么又yy了?

崇祯皇帝摇摇头洒然笑笑,穿过面积较为宽敞的广场,进入兵仗局作坊中间位置。

这次也算突击检查了,虽然没有鼓乐,可入目之处,兵仗局上下清理得干干净净。

正在工作的几百太监,依照崇祯皇帝的指示,都各自在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劳作着。

兵仗局管事太监李梦起弯着腰,向崇祯皇帝介绍其中的环节和流程。

皇宫内的兵仗局,和工部的兵仗局二者职能、人员构cd不同。

这里的太监,自小分配进入兵仗局学习工艺,若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辈子从未出宫的大有人在。

工部若有什么天才人物出现创新,首先要把图纸和实物呈递大内皇宫留存检验,然后再由工部兵仗局大规模生产。

简单来说,皇家兵仗局全部由太监组成,代表大明火器最高水平,起到保护和传承先进工艺的任务。

故而,工部的兵仗局,经常需要他们的指点,甚至派太监长期入驻,也就是技术指导。

崇祯皇帝听得频频点头,没毛病,按照政治正确划分,最好的东西当然要属于皇宫。

“这可是燧发枪,你们谁来讲解一下?”

负手绕他们走了一圈,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这可是好东西,立即兴高采烈问道。

正在打磨枪柄的三名太监,相互间望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

还是李梦起谄笑说道:“还是奴婢来吧,这里我比他们更熟悉!”

崇祯皇帝神色不悦,横了他一眼,“难道你比他们更清楚怎么制造枪械?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问题你能替他们解答?”

“奴婢该死!”

李梦起大惭,不敢再到崇祯皇帝面前表现,让出位置。

这种人在后世多了去,下属但凡有一点成绩,他们就把功劳抢了放在自己身上。

崇祯皇帝虽然信奉水至清则无鱼,但想要做事成事,不仅需要能做实事的人,也需要会来事的人,善于协调的人。

但是,该是谁的工作就该由谁来做,越殂代疱,以外行取代内行,却是要不得的。

三人这才反应了过来,连忙俯身,由其中一个看起来是师傅的老太监说道:“皇爷圣明睿智!

此枪正是原兵部侍郎毕懋康,于崇祯七年末制成。

相较于火绳枪以及鸟铳,它将点火装置改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

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置于扳机上的龙头下击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将弹丸射出。

这种枪只要连续扣动枪机,摩击燧石,便可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此枪射速快,威力大,实乃当今最好的火器。

只是,此枪造价不菲,因为威力巨大的缘故,对枪管要求高于火绳枪或火铳,目前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崇祯皇帝听完,拍手赞叹!

人才,大明永远不缺人才!

毕懋康自不必去说了,和他族兄毕懋良皆是火器专家,名震古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道果 双氧水(GL) 我的妖艳总裁老婆 极品朋友圈 无良邪尊 明枪易躲,暗恋难防 回档少年时 乔少新婚:家有烦恼妻 诸天一页 国公府的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