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2章 周易综述(1/3)

有乾卦,六爻发挥,而后有六十三卦,可通万物之情状,囊括世间万物。易又有圣人之道四,分别为象、辞、变、占,世人多忽略于观象与查变,故而玩辞无益,占卜不灵。人们就这样一面怀疑一面信奉,希望它能予以趋吉避凶。然而阴阳为《周易》之根本,其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阴未盛则前,阳已衰则往,阴阳俱盛则和而无妄。通俗来讲就是,若还未达到状盛就仍然继续发展,若达到鼎盛则保持谦虚厚重,若越过状盛就返回前路,说到底就是促使人达到阴阳平衡与和谐并且保持下去,而非趋吉避凶。阴阳互相转化,有吉必有凶,有凶也必有吉,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所以老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如果想终生都避免凶险,那么就必须终生避免吉祥,方法只有一个:保持混沌状态,视万物为一。达到阴阳平衡而不越界妄为,则终生无忧,所以后人才大行中庸之道。所以你要知道,做《周易》者虽然为使人皆遵从,但最终目的确是使人跳出《周易》本身。

且来看流传千年之久的预言奇《推背图》,其被喻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传说为唐朝奇人袁天罡与李淳风所作,本为推算大唐国运,未曾想竟推算上瘾,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即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直到袁天罡推他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因此这本预言奇得名《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主要是对中国于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关键事件作出。传说其因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该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将顺序予以打乱,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毕竟,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就专门使人作伪作混淆。

《推背图》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像预言,从大唐气数(第2像)一直预言到世界大同(第59像)。民间最广为流传的《推背图》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清朝学者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简称为金版;另一种是在德国一本刊物上发现的,据称最为接近原貌,简称为原版。传说在金圣叹在世时已应验到第33像。其实金版也好,原版也罢,都无所谓,我们不对内容进行纠错,也不进行解说,只是取其引言与解言,它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开始与结束,且具体来看:

第一象甲子 乾下乾上 乾卦

谶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

备注:1、乾卦为易开篇之卦,有开天辟地之象,所以有“自从盘古迄希夷”之句。红者为阳,白者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图与由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所示图义类似。

2、红者为日,白者为月,有日月而后昼夜成,有昼夜而后寒暑判,有寒暑而后历数定,有历数而后统系分,有统系而后兴亡见矣,此为朝代盛衰之缘故。故而开篇而后有其他象生成。

3、“谶曰”的意思是:茫茫天地,永无止尽,日月循环,运转不停。“颂曰”的意思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龙争虎斗而奇事频发,悟得“循环”之真谛,才可于唐后讨论玄机。关键词为“循环”,即是阴阳相互转换而运转不停之理,悟不得此理,推背图是看不懂的。

第六十象癸亥 坤下兑上萃卦

谶曰: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自终 始者自始

颂曰: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备注:1、“谶曰”的意思是:一阴一阳,没有终结没有开端,终结的自顾终结,开始的自顾开始。此仍是阴阳“运转无停”之道。

2、“颂曰”的意思是:茫茫天地之数尽在“阴阳”之中,世道兴盛衰败不是自由发展,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回去休息。

3、关键词1:不自由。即是说几千年来朝代兴盛衰替并不是偶然,而是被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掌控着,这双大手就是“阴阳”,古人早就告诉后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无论古今,朝代有开始必然有结束,有兴盛必然有衰败。关键词2:说不尽。原因在于“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以至于无穷尽也”,无穷尽自然说不尽。

4、综合引言与结言可知,世道兴衰皆由阴阳而来,又由阴阳而终,然则阴阳由何而来,又由何而去。弄懂这一点也就知晓了人类文明的开端与终结,千万别被话题吓到,切记越复杂的事情其道理越简单。一生二,一为混沌,二为阴阳,阴阳由混沌而来,最终也要重归于混沌而去。所以人类的开端是混沌的世界,一切都混沌在一起,没有智慧,没有是非对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末世归来之全能医后 仙武科技 穿越当县令 软骨 818那个被我奶大的影帝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神木挠不尽 沧海情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家有重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