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洛阳、上元、夜(五)(1/4)
说实话,这首《好了歌》应情应景,近乎口语似的道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人物百态。实在仔细想想,每一句却是警示名言。前一句说的是人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后一句紧接着就是功名利禄如烟云散往,妻子儿女在岁月中消散。
细细品味,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人世无常、虚幻飘渺的气氛。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照,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简洁而层次丰富的句子具有强烈的沾染力。
实在,这种表现出来的意境跟道家的思想还是有必定的吻合的。那道人在李清身后细品这首诗词,这些年道人身处世外,看惯人世间红尘种种,期间有哀欢离合,生老病逝世、善恶妍媸……今猛然听到李清吟出这首诗,正契合自己保持这么多年的信仰。自己是在多年以后才明确这些,而小小的五六岁的孩童又如何就对这人世看的如此透彻?
“说的好。”
那道人赞道。然后看到吟诗的孩童扭过火来,是一个非常俏丽的小孩子,脸上有些许的惊奇,随后他旁边的那女子转过身来,看到一老一中年两位羽士,没有说话,只是下意识的把小孩子拉到自己身边。
李清听到有人叫好的声音,确实有一点点的惊奇,他只是随口说出来这首诗词,没有想到被身后的人听了往,似乎还明确了其中的意思。回头看是两位羽士,赞美的话是那位老羽士说的。
“当不得道长夸赞。”李清道。
“确实是好诗,可著名字?”老道长问。
“好了歌。”
“好了歌,好了歌,好一个好了歌。好即是了,了即是好。”道家宣传的安静无为、主静往欲、修心得道的道教修炼思想与这首诗暗合。道长略微停顿了一下又问道:
“请问……这是诗词为何人所作?”
在道长心中自然是不信任是李清随口而作的诗词。但谁知道呢,大唐可是盛产“神童”的年代。
“往年有位羽士从我家门前经过,看小子有缘,顺便教会了我这首诗。”被用了无数次的理由依旧是最好的理由,李清没有迟疑就把它搬了出来。
“那位道兄可著名号?”
“当时没有问,我也只是见过一面,但据说是一位游吟道长。”李清道。
“吝悭一面,实在惋惜。那位道兄没有说过其他的?”看来老道长确实好奇。
“不曾说过什么。教会我这首诗后,曾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秦少联姻后我每天都在掉马
一日一刷新,我成为无上大帝
电影世界大融合
炮灰女配该如何自救
开局满级头球,全网求我别回国足
医食无忧
美女校长的全能保镖
从揍哭刘彻开始
爵少的天价宝贝
神豪之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