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淮南王(1/2)

朝臣们不是担心皇帝有作为,而是害怕一个大有为之君的兴起必定会重新启用一批得力之臣,这势必会在朝中形成新贵阶层,损害他们的利益。- *小说&

作为既得利益阶层,他们自然不会束手就擒。‘私’下里,一些佞臣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暗自物‘色’宗室贵族,企图代替刘彻,成为新一代的皇帝。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这个人要是宗室贵族,地位尊崇,血统高贵,最关键的,他绝对不能是儒‘门’弟子,要和他们一样,笃信黄老无为之说。

淮南王刘安,系高皇帝刘邦之孙,皇帝刘彻的叔叔,刘安在国人中素有贤德之名,建元元年十月,刘安曾入朝,皇帝以叔父之礼相见,非常尊重这位博学的诸侯王,闲暇时刻,刘彻不时召刘安进宫,两人一谈起来就忘了时间,时常秉烛夜谈。

淮南王表面恭敬,实际上也是心怀鬼胎。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这一处,他也安于做一个偏安一方的诸侯王,可是朝中有了种种迹象,他开始有了非分之想。

朝中旧臣大都是庸碌之辈,刘安贤德之名,誉满天下,他,无疑是这些人意图不轨的最合适人选。刘安醉心于研究老庄道家学说,组织了天下学子,著书立传,在天下人中享有贤良博学之美名,也颇得太皇太后的青睐。

刘安其实也在暗中关注着京城的一举一动,得知魏其侯窦婴罢相,武安侯田蚡赋闲,备受鼓舞,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每日依旧在丹房修炼,实际上心中‘激’流涌动,迫不及待暗中联络朝臣,意图问鼎神器。

刘安最为看中的是赋闲在家的武安侯田蚡,田蚡其人虽未儒生却不固守旧礼,有大才却贪图小利,淮南王以重金贿赂之,田蚡果然高兴,自此和淮南王‘交’好。

建元二年,太皇太后打击了儒家势力,皇帝心灰意冷,淮南王选择了皇帝最为落魄的时刻入朝,献上了一步道家巨著—《鸿烈》,《鸿烈》一书在刘安主持下成书,实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共计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为杂说。是淮南王广招天下名士所著。

其名《鸿烈》,鸿者广大之意,烈是光明的意思。其义为广大而光明的通理。这部书的主要意义在于,总结了汉立国以来的道家思想体系,使之成为切实可行,简明扼要的执政指南,对于道家原来一些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和诠释,使之更为众人所接受。

建元二年十月,刘安入朝,向太皇太后进献此书,其意有二,一是为太皇太后坚持道家无为治国之道提供理论依据,表明自己是坚定的黄老学说执行者,其二,也是向天下臣民和朝中旧臣彰示,自己才是汉家传统的维护者和继承者。

好事之徒早就将这个消息传遍长安,一时间朝野震动,淮南王刘安名声大噪,众老臣纷纷弹冠相庆,各路派系都不得不考虑淮南王刘安这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有意志薄弱之徒已经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其中,就有皇帝刘彻的舅舅,赋闲在家的前太尉,武安侯田蚡。

淮南王入朝,武安侯田蚡亲自驱车,远迎霸上。两人促膝长谈,田蚡道:“当今陛下年幼,尚无子嗣,大王是高皇帝嫡孙,广行仁义,贤德博学,天下无人不知。说句犯忌之言,要是有一天山陵崩,怕是除了大王,朝中无人能继承大统。”

淮南王刘安彼时已经年纪不小了,而刘彻正是青‘春’年少,田蚡此番话再明白不过了,他是再向刘安表明心迹。

作为皇帝的亲舅舅,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刘安闻言大喜,以重金馈赠田蚡。

等到淮南王《鸿烈》一书送到,朝野立马一片哗然,太皇太后窦氏更是大为赞赏。刘安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老太太正需要这样一套完善的理论来说服孙儿,也极为需要刘安这样的一个人来给刘彻树立一个对立面,以便时时警醒他,敲打他。

太皇太后专‘门’从公车署请了几位博士,为自己诵读了《鸿烈》一书,其后,太皇太后下诏,亲自为此书命名为《淮南王书》,这是一种对学者至高荣誉和嘉奖,刘安不由有些飘飘然,以为太皇太后也也动了废立之心,以为梦寐以求的皇位唾手可得。

其实刘安想错了,所有人都想错了。毕竟血浓于水,太皇太后虽然不满皇帝的所作所为,但刘彻毕竟是她的亲孙子,教训一下有可能,但要将皇位‘交’给他人,那是万万不愿意的。

虽然如此,太皇太后还是决定,通过显示废立之心,来给刘彻一个警告,因此,朝臣贵戚们的这些异动,她并没有制止,反而有些放纵,表现出支持的假想。

淮南王刘安沉浸在这种假想之中,幻想有一天荣登大宝。所以他一方面开始更加卖力的著书立说,扩大影响,另一面,偷偷派出了心腹,继续暗自联络朝中重臣。

皇帝虽然心灰意冷,终日游‘荡’,但烦心事还是一件接一件。匈奴屡屡犯边,攻入边境城镇,劫掠边民不说,还致书汉庭,要求延续和亲。

朝中大臣有意为难这位年轻的皇帝,将此事当面奏请。匈奴提出的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异世痞王 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 快穿之给病娇反派送个吻 都市逍遥圣手陈南朱可人 逆天神帝 丹师剑宗 数据眼 三国之极品家丁 仙魔大秦 穿越修仙界我靠卖惨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