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内山完造(1/2)
其实鲁迅的生活并没有一些人说的富裕,他在上海时一直是租的房子。景云里这里,包括他弟弟周建人的房子都是租的。
不一会,许广平安抚好了孩子,端着茶推门进来了,范杰赶紧站起来接过茶。
“夫人,这是范杰,范焕然,是原教育总长范源濂,静安先生的侄子,静安先生是我的老上司了。对了,静安先生早年还和你家堂哥许崇清在一起共事,也是故人了。”
伯父范源濂曾先后担任国立广东大学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的特聘委员,出了伯父之外,特聘委员还有林伯渠,孙科,吴稚晖,于右任,范源濂,陈群等人。
1926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校长为戴季陶。
1927年3月,国立中山大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到会的除全校2千多师生员工外,还有胡春林,陈树人,宋子文,陈公博,蒋中正,孔祥熙,钟荣光,许崇清及各级党部各机关代表数百人。
郭沫若、何思源、鲁迅、郜重魁、曾济宽、黄尊生、许德珩等教授在大会上发表演说。
“是嘛,那当时静安先生也在广州了?”
“恩,不但静安先生在,这小子也在。”鲁迅直接指向了范杰。
范杰尴尬的点点头,他知道鲁迅又想起了“四一二”,尽管范杰并没参与其中,却也感觉羞愧,许广平自不知道这些事。
范杰知道不能就这事说下去了,就赶紧转移了话题。
“听说先生前年曾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晚辈曾听伯父讲起过,伯父当时就觉得非常可惜,他认为这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机遇,可先生却拒绝了。”
鲁迅不知道想什么,陷入了沉思,半天,才开口说道:
“那年9月,我收到在北京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我当即就回复了他,斩钉截铁的表示拒绝。
我认为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有很多,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的原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我实在是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因为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从此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
许广平看着鲁迅这么激动,过来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鲁迅这才从往事的回忆中走了出来。
“不好意思!”鲁迅对着范杰致歉。
“没事的。”范杰对这种事很是能够理解,早年伯父就长陷入这种情绪。
“其实我倒觉得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足够有资格的,”见鲁迅要说什么,范杰伸出手去压住了他的手,“伯父也这么认为,现在中国最有资格的就是您了,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讲,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整个中国文坛的发展有一种指向性的意义,能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能够更多的来影响当代的青年们,使他们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愿意并身体力行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范杰顿了一下,拿起水杯喝了口水,看鲁迅在沉思,范杰接着说:
“你一直在说当前政治黑暗,可是如果下一代的青年们能够满怀志向,就一定能够扫除这黑暗的一切,当前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本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吞并东北,吞并华北,最后吞并整个中国,中国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来指引人们,卫我中华,先生,我真的希望您能承担起这股重望!而你能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在黑暗的前方,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鲁迅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有人敲门,许广平出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位身穿西服的日本人,范杰便知道此人是内山完造。他一直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内山完造今年44岁,是日本冈山县人,自12岁起就先后在大阪和京都的商店当学徒。1913年,20多岁的内山完造来到中国,在上海居住达三十五年。
起初在上海推销药品,兼售基督教福音书。1916内山完造在日本与美喜子结婚后,携夫人内山美喜子一起赴上海。
1917年内山完造以美喜子的名义开设内山书店,开始销售基督教的福音书,进而销售一般性的日文书籍,再后扩展经营中文书籍。二十年代后期,书店大量销售包括马列著作在内的进步书籍,发行当时被禁售的鲁迅著作,并代售鲁迅自费出版的《毁灭》等六种进步文学读物。
以上这些是程叔帮范杰收集的关于内山完造的信息,他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人。内山完造这个人,内山完造个子不高,看他对许广平的样子,非常友好、平等、和善,一点都没有当时日本人的自以高人一等的态度。
内山完造很熟悉的随着许广平来到了鲁迅的书房。内山完造进了书房,鲁迅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为顶流从歌手老婆发现我开始
颜六元
林绾绾萧夜凌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嫁衣乱红
首席执行官,小妻子不乖
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方继藩朱厚照
重回1982小渔村
护夫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