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并购机会(5/6)

“烦人”。

《平凡》系杂志也因此被传统业界认为是内容低俗的街头读物。

但创始人清水达夫却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对这些偏见不以为然。

他认为,当前大众的思潮和生活方式才是推动日本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大众文化才能代表日本现代社会,对《平凡》的偏见是日本知识分子的文化歧视。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任何反对意见都阻止不了民众的需要,阻拦不住潮流杂志的成功。

到了六十年代,凡人社更名为平凡出版,已是坐拥三本百万级别销量的超大型出版企业。

像其瞄准了更年轻群体,主要以大学生为主的《平凡》杂志,就是这个时期推出的。

这本杂志受益于当时的人口结构,它推出时正逢日本第一波战后婴儿潮进入大学就读。

相较于战后初期20岁上下的节俭年轻人,这波婴儿潮中出生的青年想参与日本新兴的消费社会,而且在经济上也负担得起。

因此创刊号一炮而红,卖出62万本。

不到两年,发行量就突破100万本。

到1973年左右,平凡出版正式更名为 出版集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其最早创刊的《平凡》杂志,单期发行量达到151万册的高峰,是日本整个50~70年代名副其实的头牌娱乐杂志。

而且作为当时日本潮流风向标, 出版集团的旗下许多杂志都有竞争对手的模仿产品。

像头牌杂志《平凡》模仿刊有集英社的《明星》,后来推出的《平凡》有集英社的《週刊プレーボーイ》,《anan》有集英社《non-no》,《》有讲谈社的《otog-》……

可以说, 出版集团的杂志就是日本潮流杂志的领头羊,甚至是亚洲潮流杂志所模仿的对象,几乎每本杂志都有对应的模仿者。

于是随着销量攀升,《平凡》的编辑也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

出国取材,大笔预算,参加媒体放映会,采访明星,住最好的酒店,出入最高级的餐厅,这一切正是那个经济起飞时期日本年轻人最向往的生活。

哪怕到了八十年代的泡沫时期, 出版集团也依旧延续了这种成功,继续引领着业内时尚潮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