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开衙建府(2/4)
的程度,让自己创作的作品与环境相融合。>
此外,还能借此免掉搬运时的麻烦,以及参展作品因此损毁的意外。>
说实话,宁卫民恐怕是最能够理解这些师生心情的人了。>
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年头国内的艺术家是多么不值钱。>
就别说那些名家字画的价钱被低估了,真正的全国美展又怎样啊?>
去年罗中立轰动了全国的《父亲》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也不过卖了一千多元。>
所以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无论是希望公司举办的艺术展大获成功,还是出于扶植国内艺术创作的责任。>
作为艺术展的策划人之一,宁卫民都很愿意为这些贫寒的艺术创作者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好让他们尽展所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总而言之,宁卫民就这么成了斋宫的一把手。>
从此大事小情,管着三摊子的事儿。>
连霍欣在内,下辖十三名公司员工,并且兼管着公园方临时派遣的八名工作人员。>
但还别看他的责任不小,可实际上工作起来却轻松的很,和头段时间赶工期的紧张忙碌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位高权重,就有位高权重的好处。>
首先,和施工方的工人们,宁卫民已经完全磨合妥当了。>
对质量的要求,对细节的态度,这些工人们都已经很了解,也很卖他面子。>
知道出了岔子,宁卫民不答应,那就得返工。>
那照着图纸干活自然不敢再走样、出圈儿。>
其次,宁卫民还人尽其才,把英语培训任务交给霍欣,让其代劳。>
再说这十二个姑娘也是边工作,边培训的。>
每天一个半小时足矣,不会占用宁卫民太多时间。>
至于那些雕塑系的学生们就更好办了。>
他们的要求特别简单,只需要入院方便,不被打扰即可。>
于是宁卫民给他们办了出入证,并把他们统一安排到钟楼所在的外院儿了。>
让他们自己挑选地方,只把通向两边的道路拿铁栏杆一封。>
游客便会从东宫门长驱直入无梁殿的内院,互不干扰和影响。>
再给这些雕塑家们准备几壶开水,告诉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