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零六章 耗财买脸(2/4)

种饽饽,人们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到,不禁啧啧称奇。

这自然多亏“张大勺”指点之功,这都是当年清宫特有的祭神糕。

满京城除了坛宫之外,别的地方确实买不到。

至于秋衣秋裤的质量也极好。

全是均码的,纯棉质地。

不但有上有下是成套的,而且还分男女呢。

女款是紫红色,男款是深蓝色。

那都是市服装三厂的库存积压货,算是持续生产了几十年的名牌产品。

显然比吃的东西还要更实用一些。

只可惜款式过时了,不大好卖了。

三千多套秋衣秋裤在库房里堆放了一年多了,商业系统的相关部门也不愿意从厂里批发走。

那没辙,服装三厂只能以一块钱一套的低价发给宁卫民。

但即便如此,国营商店里卖的可不打折,一点都不便宜,只搭配俏货出售。

宁卫民对外卖是两块五一套,仅仅比商店便宜个一块钱。

这就足以诱使老百姓来争抢了。

所以说这份礼,别看实际上宁卫民没花几个钱,一份成本也就两块来钱。

但在马家花园的居民们眼中可不一样了。

那是价值五块五的一份豪礼啊。

比每月工资里的五块钱副食补贴还多五毛呢。

何况有的厂子,直到现在每月奖金还以补贴工资的名义就发四五块钱。

真到了五一、十一、春节这样的日子,福利水平顶多了也就是三五块钱的东西呢。

那老百姓平白拿到这么一份厚礼还能不喜出望外啊?

实际上,当天马家花园住户各家总共户籍在册的二百二十七人。

刨去孩子和没来的,真正来签到的只有有一百一十二人。

有许多家庭因为都是派了一个人来参加见面会的,拿到这份礼就后悔了。

觉得自己家里少来了人实在是亏大发了。

很是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跑回去再叫人,时间又够不够。

而其他的几乎家庭全员一起来的家庭就感到比较合适了。

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因为拿人手短,对宁卫民好感直线提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