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编外部长(3/5)
们干活的时候,最爱讨论的话题,当然就是聊宁卫民。>
谁都认为这坛宫的总经理也太牛了,就连部长也没他这么大的牌面啊。>
妈的,一下就占了六套房,还要的这么急?>
又给烟又白送酒的,不惜代价,也要往豪华了装!>
这房子装好了,那就是六座宫殿啊!>
可问题是他住的过来吗?>
其实要说这事儿吧,还真是工人们误会了,外加少见多怪。>
因为所谓的豪华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是贫穷和落后限制了工人想象力啊。>
宁卫民要求工人们所做的事,无非就是刷墙、铺地砖、装墙角线、踢脚线、吸顶灯,做厨卫而已。>
用三十年后的标准看,就是简装标准,仅仅满足住人的基本需求罢了。>
只不过与这年头对住房毫无装修概念的人们,满足于水泥地面,油漆墙围的标准相比,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至于为什么这么急,也是有合理理由的。>
主要就是宁卫民在想办法替迁走居民的事儿彻底收尾。>
要知道,第三个七天的搬迁周期,那些要求房子的住户只成功搬走了十几户。>
最后还是剩下了五六户居民不肯走。>
毕竟房子这种事儿灵活性太大了,宁卫民买到的房子又条件不一。>
或许是跟其他人拿到的房相比较差了点意思,或许是因为对房子的条件还心有不甘。>
反正这剩下的几户人家,确实没相中满意的房,哪怕放弃搬家补贴也要留下继续等。>
那么宁卫民肯定是不乐意再行投入资金和时间,再买一批房让他们选择的。>
自然而然,他就得打另外的主意哄得他们满意——搞精装修。>
说白了,最简单的一个道理,货卖一张皮嘛。>
就连卖菜的都知道得在菜上撒撒水,显得鲜灵一点,会让生意更好。>
那么与之同理,房子这事更是这样。>
三十年后的许多高档小区其实都是靠样板间来打动客户的。>
更何况宁卫民既有对未来生活,时尚演变的了解,又有坛宫工程总账在手,可以掺杂着报销的便利。>
他完全没道理不这么干啊,这就是他的独特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