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44节 英印分裂(1/3)
大中华帝国海军“重庆”号重巡洋舰离开了新加坡向印度洋进攻。这艘19o8年服役的重巡洋舰是为配合海军作战理念的改变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重巡洋舰一般也作为归雁号的替代成为海军的检阅舰来使用。
重巡洋舰的建造理念是良好的远洋航海性能和强大的对空对地火力配置相结合。因此重庆号具有“ooo吨的标准排水量前二后一三座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双联装255mm主炮炮塔。配备27mm-75mm高平两用副炮42门和两具双联装553mm鱼雷射管。采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混合动力推动最大航34节最大航程在时16节时为1海里。装备舰载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可以作为舰队的临时指挥舰使用。
骚乱中的新加坡渐渐消失在海天线上马来人和华人的对立合作“性质的骚乱已经逐渐开始向新加坡独立方向展。这场骚乱起始于1915年初!好心的大中华帝国释放了印尼排华骚乱中的经过苦役教育的马来和印尼暴徒不过荷兰殖民当局不愿意接收为数2o多万的暴徒回境因此这些人就流落到马来半岛尤其是新加坡为最。
很快这部分人在因为种种原因故态复荫在马来半岛开始找华人的麻烦。英国殖民当局认为先是社会结构和这些人地就业问题引了不满。因此在初期尽量地安排这些人到半岛上的种植园工作不过为数众多的无业人员是殖民当局无法妥善安排的英国人开始因为当初莽撞的大方决定而后悔了。荷兰人都明智地决定不要这些人。而英国则抱着自己的文明世界地代表是世界头等大国地心态接纳了麻烦。到了1916年“月骚乱逐渐形成。而当地华人为了在骚乱中自保。一方面自行武装起来(青龙会)。一方面与骚乱者谈判达成了默契最后在暹罗、缅甸、安南的独立风潮影响下骚乱变成了要求马来半岛自治的动乱。到了1917年的四月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上时常响起激烈的枪声。独立者和殖民者在城市外围开始交火。而殖民者因为陷入欧洲大战的关系无法抽调足够地兵力来消灭独立军却只能看着独立军壮大起来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龙剑铭从舰尾回到了舰桥司令室心里却在估算着在目前的形势下英国会于何时主动撤出中南半岛这里的殖民地现在不能为英国的战争提供资源相反地还在严重牵制着大英帝国的投入战争还在用逐渐变大的独立战斗威胁着殖民当局的存在。
英国人不明白亚洲生的这些事情的幕后原因吗?不可能。傻子都明白。至少英国人能够猜到中南半岛上地独立风潮跟中国有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掌握到确切地证据。独立者用的武器是德制毛瑟独立军地组织方式也近似于德军。一切的表面现象都是在证明这些问题是德国煽动起来地。成熟的政治家不会相信表面现象。他们愿意深入地分析这些地区对中国来说的重要性。在“亚洲是亚州人的亚州”口号下在中国参战前协约国答应在中国周边地区不得增兵的前提下。做咋。人情把这些殖民地换成对德国在非洲殖民地的控制。这对于英国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
当然英国人不敢在这个时候就中南半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状态表官方的意见因为这势必波及了同样在独立思潮主宰下的英属印度!
印度的问题和中南半岛上所谓的印度支那问题不一样。英国国王头上戴着的是印度皇帝的皇冠这个头衔圆满地戴上去后要摘下来就很痛心、很困难了。
印度面前已经在军事事实上分裂成了两部分印度河西岸穆斯林为主地区被武装良好的拉吉姆团控制着装备中国枪械的拉吉姆团显然跟中东地区的“泛伊斯兰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印总督俺士答惊骇地现自己手里的殖民地军队竟然不是拉吉姆团的对手从1915年下半年开始就在印度河西岸节节败退到1916年6月库特阿马拉战役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大量殖民地军队的印度士兵逃回他们的老家——印度河西岸其中绝大部分很快就加入拉吉姆的军队开始与英军对抗。这么一来英印殖民地军里不再有穆斯林只剩下印度教徒和不爱打仗的婆罗门教徒。这就造成了一个既成的事实——英国人在利用印度的印度教徒打穆斯林!
包括英控埃及在内的穆斯林地区纷纷组织了志愿军就好象当初援助土耳其抗击意大利人一样来到印度河西岸参加拉吉姆的军队大大增强了拉吉姆在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了拉吉姆团的战争实力。到1917年三月拉吉姆已经拥有了一支24万人的军队。一个新的穆斯林国家事实上已经出现。
对此!英国人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把在两河流域作战的莫德爵士将军的部队大量地抽调回印度。
实际上这又造成了新的问题。
这些军队目睹了中**队的胜利也目睹了巴格达和库特阿马拉英军的惨败要知道在这些惨败中牺牲的都是印度人!因此这些殖民地军人一回到印度就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要么逃避兵役回到家乡参加独立活动把本来就高涨的独立运动推向了高峪;要么就在殖民地军队中与独立者互通消息甚至充当拉吉姆的探子。让英属印度殖民地军完全陷入瘫痪地境地。
英印总督俺士答完全控制不了局势三番五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剑啸仙宗
神通不朽
重生之科技香江
暖妻成瘾
别惹大明
法师网
诸天之恶龙不朽
农门致富
异界之复制专家
所有人都知道剧情,除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