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76章 经过老子的地盘运粮续命?(1/2)

周国的江南,此时正是历史上的粮产量高峰期。

地主们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获得很多肥沃的土地。

仅仅太湖平原垦田近2550万亩。

这个数据接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规模。由此,得到苏湖熟,天下足的称号。随着从周国走私大量铜制钱。东瀛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个手头有粮食,一个手头有金银。粮食交易也立刻红火了起来。

东瀛出现了粮食“问屋”(粮食批发商)。双方交易量之大,甚至用到福船。周时用福船运粮船。这是什么概念?

史书记载,“其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

在周代,2斛是1石。换算到后世,一艘寻常的福船运粮大约60吨。

段文臣说博多一个月不少于七八艘运粮福船打尖停靠,也就是说,一个月从博多卖到幕府各国的粮食有400多吨!

妈的。幕府靠着从老子地盘上的粮食续命,还敢对老子开战,这到哪讲理去!

等到钱超、王汝斌、庄大志和柳升重回到议事大厅,赵云宣布了自己的两个决定。

一,在博多、松山港以及日向和丰后国诸港,拦截包括运粮在内的一切前往北方诸国的船只,按照他们和协议方的价格收购船只货物,若对方不同意,以资敌和扰乱市场罪拘拿治罪。

二,派人从北方诸国的“问屋”,以两三倍的高价收购粮食,直至那些粮食批发商连自家的口粮都拿出来卖为止。

“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就要建大量的粮仓,而且粮食到了春夏会霉变,到时,我们损失可就很大了……”

庄大志对此提出自己的担忧,而钱超、王汝斌和柳升只是在最初的短暂疑惑后,立刻领会到赵云的深意。

“庄主事,我建议你读一读《管子》,学习如何利用手里的钱货,不战屈人之兵。”赵云笑着拍了拍庄大志的肩膀。

一个尚且提倡个人勇武,不懂得团体作战的军队,在赵云的眼中,和山贼无异。一个只懂战阵廝杀,不得到经济谋略,终究只能当将才,称不上帅才。

赵云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开阔视野,具备洞察事物的敏锐性。

毕竟他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

今日不问粮食问题,他还不知道周商卖粮之事。

如今知道了,便掌握了将镰仓幕府拿捏在手的致命武器。

这种武器比将军炮和燧发枪更厉害。

议事会之后,赵云开始火器兵训练。

刚报名入伍没几天的周人,就收到通知,开始集中训练。

训练这个词,新兵们是第一次听说,后来被告知就是按照的号令行事,就觉得自己明白了,谁知道第一天训练就把他折磨的够呛。

训练场选在火枪坊后面的那个空旷的空地上,参训的一共五百多人。

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兴奋好奇,虽然入秋时间不长,但是大清早的海风吹在身上,冻的嘴唇发白。

不过,大家还是兴奋地议论个不停,议论的都是这些天发生在家里和自己身上的变化,还有入伍的优渥条件。

这些来自莒州和日照的新兵,年纪从十五六岁到四十出头都有,谈及不用黥面,而且三年服役期满的土地来,人人都兴奋不已。

主持训练的是一位年轻公子。

队列中的齐晨觉得那个公子年纪比自己小不少。

可是,当那人的目光扫向他的时候,他都却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压力,连忙挺胸凹肚站好,盯着高台。

赵云站在搭建的高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个个是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心下感慨,也只有用后世大学军训一一队列训练的办法,才能把这帮乌合之众,在最短时间内,训练成兵的样子。

队列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士兵的服从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将队列纳入到士兵的日常生活中,则是从生活方方面面,培养士兵坚决执行命令、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将严明的军纪植根进每个士兵的骨子里。

战场上,个人勇武起不了多大作用,这一点可以从历朝历代、毫无军事训练的农民起义军把官军打的豕突狼奔可以看出。

在冷兵器时代,指挥官的决策和士兵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局的走向,不过士兵的勇气和严明的军纪,很多时候更显重要。

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

最著名的就是淝水之战和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东晋以8万人,击溃了前秦80余万军队,仅以伤亡5千人的代价灭了前秦。

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对抗袁绍11万人,结果曹军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以弱胜强,无一不是纪律严明,士兵个个争先效死。

强势一方在战争中以优势兵力败北,不论遇到什么具体问题,最终都因为军纪涣散,丧失了战斗力。

没有了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仙帝之最强弃少 特种兵之应龙 绝世战尘 重生后才懂,有钱人的世界真好玩 仙家小学堂 绝世风华之至尊召唤师 我在少林签到万年 断绝关系后,首富亲妈跪求我回家 斗罗之终焉龙神 无敌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