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六十三 豫字旁边有头象(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郭鹏决定下令统领海军的定海将军太史慈率领大量海船和一万海军士兵南下。 途中携带一批扬州丹阳大营里的精锐军队,然后再一起南下,凑足两万人。 这批军队常年生活在江南地区,已经熟悉了江南的暖湿气候,前往交州也不会出现不耐酷暑的情况,作战也会非常简单。 用海军绕开陆上艰难的道路,兵分两路。 一路在珠江口登陆,攻略南海郡,然后往西进发。 一路则直接到交趾郡沿海一带,直接登陆交趾郡,对交州的核心地区发起打击。 理由自然就是平叛,并且问罪交州牧张津和交趾太守士燮。 用这样的理由把这两股势力从交州连根拔起,接着强制推行清丈土地政策,短时间内就能把弱鸡的交州地方势力荡平。 然后,交州就是中央直辖了。 作战部队从海军和丹阳大营里抽调,作战总指挥为太史慈。 部队后勤则从扬州调运,一样采取海运策略,最大限度利用海船和海运,最大限度利用当地资源,以减少战争损耗。 郭鹏也不想为了这个如今的蛮荒之地耗费太多的钱粮。 江南的开发工作非常耗钱,郭鹏扫荡豪强庄园得到的钱财之中的一部分用在漠州的建设和大运河的建设上,剩下的一股脑全部投入了江南开发,为了增加江南开发的速度。 小冰河步步逼近,时不我待,郭鹏已经能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用不了多少年,淮河流域都能在冬天结冰了。 零度等温线的南移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毁灭性的打击,不止辽东,不止河北,整个江北的农业都要遭到重大打击。 长江以南都难说会不会受到影响,真正安全的地方反而是岭南。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岭南现在的开发等同于没有,开发起来岭南之地也少耕地,多丘陵,分担不了多少北方的压力。 可以起到大作用的,估计还就是红河平原这一块一年三熟的宝地了。 土壤肥沃,气温暖湿,一年三熟,把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转嫁到这里来,这里很快就能成为天下粮仓,希望之光。 郭鹏预计魏国只有十年时间,十年时间若是不能把红河平原打造为粮仓,不能把岭南地区的农业初步发展起来,小冰河期就十分难熬了。 还有海运和大运河。 南粮北调工程需要海运和运河,寻常陆路运输根本就无法考虑,效率太低,速度太慢,军队出征都是问题,更别提支援全民。 没有海运和大运河,江南和岭南的粮食也无法转移到北方支援。 海运可以把粮食从岭南转运到大运河,再由大运河把这部分粮食转移到中原腹地,转移到关中地区和关西地区。 海运甚至还可以直接把这部分粮食转移到幽州、平州,直接支援二州,确保二州的稳定。 损耗固然是有的,但是这种大规模的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南粮北调工程,本身就是非常艰难的。 所以郭鹏现在把惩治贪官污吏的事情全部交付给程昱主导,让程昱大杀四方威慑群臣,而他则全身心投入大运河的修建工程。 一刻都不能迟缓了。 延德二年开始,大运河工程就被提上日程。 之后在政治风暴的同时,大运河工程也在不断的推进,并从最初抵达洛阳的计划修改为延伸到河北,抵达冀州。 通过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从河北到洛阳再到江南的杭州湾地区。 具体计划是充分利用春秋战国时代和秦汉时期修缮的古运河工程还有自然水道,把南北交通连接在一起。 大运河的修建并非是凭空挖水道出来。 挖水道肯定是要挖,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利用前人修缮过的运河工程还有自然水道,以此最大限度的缩减成本。,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都曾经北上争霸,所以当时他们也明白江南的交通劣势,于是开凿水利工程和运河。 现在江南地区也是有着春秋时期的先人开凿而后人维护的古老运河。 通过这部分运河,把杭州湾地区和长江联系在一起,在通过长江水道把江南淮南联系在一起,再通过淮河把淮南淮北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直通中原腹地,进一步对接洛阳和河北。 这巨大的工程从延德六年左右就确定要进行了。 延德六年开始,魏帝国进行了大运河修缮的初步勘探工作。 延德七年,具体的方案提交皇帝审核,郭鹏召集御前会议商讨,确定实施。 延德七年下半年,大运河工程开始全面推进,南北两路同时进行。 借助北伐俘虏的大量鲜卑、乌丸人的人力,以及延德九年平叛缴获的财力、物力,大运河工程进入了高速铺开的进程。 尽管郭鹏俘获了人数超过百万的鲜卑人和乌丸人,但是他们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修缮蜀道之类的,工程量巨大,死亡率高,摊到大运河工程上,人数略显不足。 于是郭鹏只好下令征发运河沿途周边地区的民夫,以村乡为单位,发起动员诏令,获得大量人力,一起推进大运河的修缮。 挖掘新的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王修仙记
我靠异能种田养家
我叫丁春秋
我有一身被动技笔趣阁无弹窗
古天剑决
修真界禁止恋爱脑
绝世大邪神
火影:马上灭族,可我不是宇智波
洪荒:开局证道大帝
我肺癌死后老婆跳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