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2/5)

作品:《天地任我行之二

怕。

于是,有人认为“戚家刀”采用了后人盛传的所谓“学习自倭刀‘包钢制法’之结果”,却根本是无稽之谈。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或许戚继光把“仿倭腰刀”改成了“刀柄下弯”以利单手持握。但事实上,早在抗倭之前的“元式腰刀”,无论是“雁翎刀”还是“柳叶刀”,其刀柄早已经是下弯的了,而在戚继光的两部著作和茅元仪书中插图的腰刀,其刀柄则多数是上曲的,反倒是有点像“日本倭刀”的刀柄样式。

不过,难以否认的是,在明晚期的很多“腰刀”上可以看到受“倭刀”的影响,毕竟这是“明刀”发展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但从客观上来分析,这种影响或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始于明初甚至可能更早,而在朝晚期达到顶峰。这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凭借个人的喜好或希冀,把它归结为戚继光的功劳或业绩了。

至于“戚家刀”一词,如果真的在当时存在的话,那也仅仅是把它看成对“戚家军用刀”的称呼而已,其形制与当时其他明军部队的“腰刀”并无太大区别,并非专指“仿倭腰刀”,毕竟冷兵器是逐渐被“火器”取代的。

同时,“戚家刀”这个词也更接近描述“戚家军”在配合“藤牌”所用时的“刀法”。因此,从戚继光对“腰刀”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方法和配备情况可以看到,刀和其他兵器都必须随着战争的需要发生着相应演变才行。

当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某一种兵器的高低,同样没有任何兵器可以做到一器通用或无懈可击,除非历史发展到后世,出现了“热核武器”这种超大规模的具有毁灭性威力者。

刀也如此,不同的刀均有特殊的用途,单手腰刀直接对拼双手倭刀自然是输多胜少,而在以毛竹削制的狼筅配合下和藤牌的保护下却能同样可以斩杀倭寇,履立功勋。

这所有一切,都来自于“戚家军”的“鸳鸯阵”,而作为此阵的设计者,戚继光将军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中国腰刀的使用和在战争中的地位达到了唐朝以后冷兵器时代的又一个高峰。

“倭式腰刀”虽与“倭刀”关联深刻,但亦有相当区别。从锻造结构看,“倭式腰刀”多为身软刃硬的嵌钢结构,异于“倭刀”外硬内软之包钢结构;

从热处理和淬火看,利用了铁无法淬火的原理,整体加热,不需似倭刀之敷土淬刃,工艺节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地任我行之二》 最新章节第417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网址:https://xbqg888.com/415/415889/43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