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知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3/5)

作品:《天地任我行之二

撤兵谈判。

大鸟虽口头上答应撤兵,甚至就要达成书面协议,但倭国政府一方面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另一方面则在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从而使共同撤兵协议一笔勾销。

此后,倭国开始不断增兵,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半岛的仁川登陆,到了6月28日“混成旅团”第二批部队登陆时,使侵朝倭军达到了8000余人,比驻朝清军总数还占了占绝对优势。

而清廷决策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未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最终给了倭人以“可乘之机”,于是毫不犹豫挑起了彼此武装冲突。

倭国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革朝鲜案”,其目的是一方面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半岛不走,令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完全是为发动战争而采取的“挑衅手段”,而且还是蓄谋已久运筹帷幄。

清政府拒绝了“共同改革朝鲜案”,并强调倭国必须撤兵。于是,倭国在6月22日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一次绝交书”。此后,李鸿章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出面调停,通过共同施加影响力来让倭国撤兵。

但因欧美各国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使美、英、俄等列强们只是对倭寇的咄咄逼人表示所谓的“谴责”而已,并未采取任何强硬措施。加之倭国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列强最后都采取观望态度,调停均告失败。

7月14日,倭国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二次绝交书”拒不撤兵,并反诬清朝“有意滋事”,扬言“将来若发生意外事件,本国政府不负其责”。至此,中、日谈判破裂,而西方列强们却扮演“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

倭国向清廷发出“第一次绝交书”以后,就开始了改革半岛内政的策略。与半岛交涉期间,大鸟圭介一方面逼迫半岛否认自己是清朝的“属国”,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五项二十七条改革方案”,强迫半岛限期接受。

但半岛政府当时很亲华,因为有“清朝全权代表”袁世凯及其手中的“北洋军”精锐部队在半岛“镇场子”。提起袁世凯,后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窃取了“革命果实”,不顾天下人的反对,轰然推翻“共和”,复辟“帝制”,建立了所谓的“中华帝国”,自称“洪宪皇帝”,在83天后又灰溜溜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地任我行之二》 最新章节第433知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网址:https://www.xbqg888.com/415/415889/48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