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9章 嫂子好(4/6)

西政权有何意义,那么将士谁来种地养活他们?

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这句话来形容四川地区的历史动荡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川因为其境内地貌的特殊性,成就了其易守难攻的优越军事地位,历朝历代只要涉及到四川的藩王分封,就一定慎之又慎。

会尽量选择忠诚可靠而又平庸的宗室去镇守,原因就是四川此地真的是极为适合割据政权存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等诗句正是对四川天堑坎坷再合适不过的形容了。

所以只要天下开始动荡,四川地区一定不会太平。

明末清初的农民军起义正是如此,当时正值明王朝内忧外患之际,四川地区就已经产生出流民暴动。

进而和其他地区的流民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战斗力非凡的民间武装力量,其中名声最胜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

李自成的历史非议比较少,因为其是非功过皆已盖棺定论,但是有关张献忠的事情则是非议颇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张献忠“屠戮”四川,造成四川人口大锐减,甚至存在着十户空九户的惨景。

当然了这都是清史上面的记载,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清朝又是极为擅长曲笔改史的朝代,所以真相绝非如此。

当前对于造成“四川大屠杀”的主要元凶有三种说法,一是张献忠屠戮说,二是清朝入关屠戮说。

一、张献忠屠戮说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就是清朝官方典籍,当时的记载是张献忠入蜀建立大西。

因为其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害怕蜀地居民仍旧忠于大明,所以为了防止抵抗情况发生,张献忠下令将成都地区男子屠戮殆尽,这是第一次屠杀蜀地。

张献忠而后兵败向蜀地内部退居的时候,又将蜀地其他地方屠戮殆尽,这是第二次屠杀。

兵败的主要原因是遭受了陕西和四川官兵的夹击,因此迁怒于军中的四川籍士兵,将士兵以及其家眷全部斩杀,这是第三次屠杀。

以上三次屠杀的总数史料记载达到了“六万万”之多,直接导致四川内部人口锐减,使得后续建奴无奈之下,下令“湖北填四川,江西填湖北”,这也是现今四川人有时会称呼湖北和江西人为“老表”的原因。

以上的记载认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