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陕商(5/6)
商业繁华,毁于一旦。>
入清以后,建奴亦思恢复经济民生,以稳固统治,而盐税数额巨大,两淮盐业的复兴自然是重中之重。>
为躲避战火退走的盐商陆续再聚扬州,扬州盐业达到又一高峰。>
极盛之时,每年经扬州运销的盐达160多万引,仅盐课一项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当时食盐从海滨盐场经扬州转运到各省市场,价格可涨10倍以上。>
据估算,乾隆三十七年,扬州盐商每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缴纳盐课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税六成左右。>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为全世界的32%,而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就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
不过,此时的扬州盐业,已是徽商的天下。>
曾经紧密合作的陕西商人与山西商人之间貌合神离,陕商在扬州迅速衰落,只剩下大约十几家盐商,不能称帮,难成气候。>
从陕商自身情况看,迁居扬州成为专业盐商后,他们虽凭长期积累的财力一度压制后起的徽商。>
可毕竟远离故土,西北内陆与比邻江南的淮扬,民风商俗差异太大,很难真正融入当地,而近水楼台的徽商却不存在这个障碍。>
陕西盐商受挫于徽帮,无奈退出扬州盐业市场,却并未从此消沉。>
同样饱受明末战乱蹂躏的四川,给了他们另起炉灶的机会。>
明末张献忠大西军入川,与建奴激战三年,战火所及,生灵涂炭,川中人口大减。>
清初大量陕西人南下垦荒,形式“秦人填四川”的移民潮。>
头戴皮瓜帽,身披钱搭子的陕西商人,也相继入川创业。>
陕商最初在四川创办钱庄、典当行和商号以积累资本,时人记述称“川省正经字号皆属陕帮”。>
陕商以“借地入股”方式介入川中井盐生产,“川省井盐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
一举成为左右自贡盐场的大型盐商资本集团,闻名后世的自贡盐业,可以说是陕商一手促成的。>
此时的陕商不光经营盐业,足迹也不限于四川一地。>
他们意识到银钱业是最赚钱的生意,把钱庄、当铺开遍了四川、甘肃大地。>
且组织严密,办事认真,又实行低息经营策略,让利以吸引地方上众多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