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明官吏们,你们上岸了!(1/2)

朱翊钧在勤政堂里看吏部、光禄寺联袂上疏的《隆庆三年大明中枢地方官制》。

花了一个多小时,朱翊钧看完了整份上疏,最后部分是内阁的票拟,“可行。”

前面部分是确定官阶。

按照此前商议的,大明新官阶定为十规定,优免只免杂役,不免正役和赋税。

比如正一品京官免粮三十石,算下来是免除一千亩田地摊派下的徭役,但这一千亩田地的赋税照样要缴纳。

大明从来就不存在对官绅田地赋税也减免之说。

太祖和成祖两位皇帝,这么抠门的人,正经俸禄都抠抠索索,能让你们在其它方面占到大便宜?

你中试当官,乡亲们踊跃投献挂靠,不是躲避赋税,那玩意只要在鱼鳞册就没法躲的。乡亲们挂靠,躲的是杂役,也就是衙门的乱摊派。

正役赋税只会让你穷,吃不饱饭;乱摊派的杂役杂捐,会让你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朱翊钧在西苑给皇爷爷嘉靖帝当“仙童”时,接触到大明财税资料,目睹过身兼大明总会计师的皇爷爷年底核销的十三省和六部账目信息,当时只有一个念头。

大明财税是个渣,它喵的比村头代销店还要粗糙奔放。

太祖皇帝制定它时,只想着收田赋,不考虑商税。

定俸禄时,只想着省钱,从不考虑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行,需要多少成本。

官员拿着微薄的俸禄,前肚皮贴后背心地为大明做贡献,然后各级官衙的一切运作费用,朝廷大部分叫你自己包干下来。

前宋各级衙门好歹还有官职田,大明衙门就全靠向百姓们摊派杂役杂捐。

属于大明各级衙门自己收税自己花,无疑是让狼牧羊。

大小官员、胥吏、杂役上下其手,然后缙绅世家内外勾结,一层层往百姓头上摊派下去。

搞得后来,官府摊派的杂役是赋税正役的十几倍、几十倍,十分恐怖,分分钟叫你倾家荡产。

中试做官,能免得就是这些乱摊派的杂役杂捐,投献挂靠的乡亲免得也是这一部分。

可为什么孔家、徐家还霸占了那么多田地?真要是按照优免则例执行,缴纳赋税都要交死他们。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实际中地方缙绅们免除的范围越来越大,为什么?

因为这出现一个悖论。

官府这种乱摊派,大部分是不符合律法的,里面没有几件是清白经得起查。缙绅都是进士举人,当过官,懂得这些道理,同时还有同窗同门等官场关系。

当地官府敢为难他们,这些人就会跟你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告你鱼肉百姓,苛毒乡里。

于是官府看碟下菜,对于缙绅这些官户,他们特别讲道理,打着“朝廷优免”的旗号,免征或少征杂役摊派。

地方世家豪族,扶植族中后辈拼命读书,科举中试,图的就是能讲道理的“权力”。

再后来,缙绅豪族们会通过各种手段,比如与县官和胥吏勾结,隐匿田地人口,直接不服正役、不交赋税。

于是大部分的摊派杂役,以及部分赋税正役,都集中在名下没有几亩地的贫农百姓头上。

很快地方会出现了大范围的贫农百姓逃亡。

种地早晚被摊派赋税给逼死,逃走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贫农百姓逃亡之后,缙绅世家们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们废弃的田地,然后勾结官府胥吏,隐匿田地,把摊派和赋税转嫁到其他有田还在坚持的百姓头上,于是引起更多的贫民逃亡。

一切的根源,大明财税系统是个渣!

自己要规范和完善大明财税系统,首先就从官吏俸禄、津贴,以及各级官府运作费用开始。

朱翊钧想了想,提起朱笔,在俸禄和津贴上做了修改。

正一品俸禄加到每月二百圆,禄米一百石。一阶减二十圆,禄米十石。至从三品月俸一百圆,禄米五十石。

然后正四品月俸九十圆,禄米四十石。一阶减月俸十圆,禄米五石。至从七品月俸银圆二十圆,禄米五石。

正八品月俸银圆十六圆,禄米四石;从八品十四圆,禄米三石五斗;正九品月俸银圆十二圆,禄米三石。

大明基层公务员,入品月俸十圆,禄米二石五斗;未入品月俸八圆,禄米两石。

不分京官外官,吏部定你什么官阶就按例发多少俸禄。

官阶从未入品到正八品,三年一转,考成合格迁一阶。也就是你从月俸十圆想拿到月俸四十圆,正常情况下需要熬十五年。

普通吏员,熬到正八品就到头。

从八品以上才叫官员,普通进士入仕也是从八品起步。

三年一转,但正常情况下,转到正六品也就到头了。

也就是说你万幸做了官,熬资历也只能熬到正六品到头。

从五品以上的官阶,需要官职带动官阶,必须有职位上的突破,才能让官阶更上一层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超级狂龙在都市 掠爱成瘾:傅少的小娇妻(又名:情深意动:傅少宠入骨) 成为女装大佬后[综] 二婚 重生之女道士种田记 重生宅神 黑道总裁独宠妻 捡个王爷过日子 大侠在此 天才神医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