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从墓穴到宫廷(1/2)

这一次来到南越,因为武三的订购,陈文哲通过仿制汝窑瓷器,不停的引申,不停的制作各种各样的经典瓷器。

可以说,通过这一次制瓷、仿古,让他原来学到的知识,不停的融会贯通,并且开始走上巅峰。

所以,他才能以更高的视角,从头到尾梳理一种瓷器的发展过程。

此时他学到的全是绿釉瓷器的制作,所以从隋侯之珠中得到的知识,全是关于绿釉瓷器的。

那么,他要是学习汝窑瓷器呢?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大量的汝窑相关知识?

随着这个想法浮现,还真有不少知识浮现。

不过,他稍微一看就发现,这些都是他已经知道,并且吃透了的知识。

随着他成功烧制出汝窑三经典釉色瓷器,汝官窑瓷器的烧制,可以说已经被他研究的明明白白,所以现在再学汝窑相关知识,只能是让他味同嚼蜡。

心神回到绿釉瓷,他刚才可是看到了,从烧成工艺上来说,绿釉瓷器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肯定是低温釉,而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这种器物的烧成中心区域,早期主要在南河。

北宋末到金代,逐渐转移到北河南部和南河北部地区,元代以后又以西山地区为中心。

这种制作方法一直到明清仍然使用,是北方地区生产彩釉瓷器的主流方法。

国内曾经出土了几件单色低温釉瓷器,包括绿釉净瓶、黄釉盖罐和鹦鹉形壶等。

这些才是陈文哲关注的重点,因为他需要仿制这些经典器型。

不能把这些古物全部收集到手,那就全部仿制出一件,不会拿出去卖,只要放在自家的博物馆中展览,也是一件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而研究透了第一种低温釉绿釉瓷,肯定可以烧制出合格的唐三彩。

唐三彩之中的骆驼、人俑、马,都还是很经典的,陈文哲不稀罕出土的冥器,可自己烧制出来的,却不膈应人。

“这种低温釉器物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啊,为了在二次烧成时,易于施釉和挂釉牢固,在素烧阶段,窑温居然要低于正常的烧瓷温度?”

陈文哲感觉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低温釉可不是名不虚传。

原来他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他知道素胚为什么低温烧制了。

而且他还知道,低温烧制的素胚,素烧坯件不够坚硬,吸水率较高,只不过二次烧成时吸收釉汁,使器物的呈色常常不太均匀。

又因为这些低温彩釉的透明性较高,难以遮盖住较深的胎色。

因此大部分器物色彩,显得比较深重和晦暗,常常呈深绿色或墨绿色。

为此,北宋以后许多窑场,开始在素烧阶段加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以改善成品的釉色,有时也在胎面上加划花、刻花等装饰。

所以说,一些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之下诞生的,比如遮丑。

任何瓷器品种,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初期的绿釉瓷肯定上不得台面。靈魊尛説

但是,这种情况从唐代开始,出现了改变,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瓷之中,绿釉使用的很多。

而在这里,就把绿釉陶瓷的坎坷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绿釉瓷的这一生是怎么过来的呢?就是从墓穴到宫廷,这是一场关于“尊卑有别”的斗争。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期。

在这众多的瓷器里面,绿釉并不是特别的显眼。

虽然延续的时间特别长,但是从来都没有被人们称之为重中之重,或者是从来都没有被任何一个王朝推向的顶峰。

但仔细看来,在历史上,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绿釉却从来都没有缺失过。

可以说绿釉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到后续足足几千年的时间里,就从来都没有被代替过。

当然了,那种不被重视,也有可能是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黄色所代表的就是正统。

皇室人员所穿的衣服也就是黄色,上面还绣的有龙凤等图案。

就连官员们身上所穿的衣服也有颜色的区分,就像穿绿色衣服的官员,官职也不是特别大。

但是在时间的推移下,虽然没有审美等方面给绿釉加分,也没有统治者极其看好这种瓷器。

所以,在绵延不绝的历程中,绿釉所走过的路程也极其坎坷。

通过这一瓷器的发展和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能够看到从古到今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同时也能够看到,皇权统治者对于瓷器行业的促进,以及相应的限制。

绿色就像是一色两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尴尬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肯定是代表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这是好的方向,利于绿釉瓷的发展。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大自然孕育出来的,万事万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颜色就是绿色。

我们所看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文娱之放飞自我 末世争霸录 妖兽城市 不灭日月仙 章少凶猛,霸上小甜妻 重生:项少撩妻成瘾 我的老爹是重生 冷总裁的冒牌女友 桃运微信 抱定大佬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