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1章 锋大侠(2/3)

巨大的鸿沟,伫立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尽管诗人和大众同使用一种语言,同栖息在一个世界,也无法改变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命运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事实。

这就好比透过玻璃看风景,诗人看到的是风景,而大众看到的是玻璃,只不过看到玻璃的那些人,仗着人多,偏说这就是风景,真让人无可奈何。

诗歌之美是不可言说的,在一首好诗的面前,任何试图对其作出的阐释和解读都将是多余的。

因此对赵梨花的诗,我不想说太多,我只能手抚良心,说出一个常识:

赵梨花是华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诗人,没有之一。

在她的诗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简单的表象下面,永远都有着另外一层涵义,套用一下昆德拉的说法,便是“诗歌在别处”。

她的诗,好比佛家的禅,妙不可言,充满灵性和智慧,如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影在波。

几千年来,华国一直都是一个抒情诗篇的国度,唐诗宋词伟大的影响深入骨髓,但也后患无穷,因为它养成了我们畸形的审美观,一提到诗歌,就必须优美,就必须抒情,就必须意境……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诗,这是一个极其可恶的偏见。

除此之外,国人骨子里还有一种可耻的“奴性”,称之为“附庸风雅”也好,称之为“故弄玄虚”也罢,总之,谁都不想当众承认自己的无知,谁都想卖弄自己的深度。

于是,“皇帝的新装”便成了现实,大多数人面对着复杂的东西,都会滋生出一种不自信。

也正因如此,大家在一首依赖于技术,玩弄辞藻,堆砌语言的诗歌面前,要么硬着头皮叫好,要么战战兢兢的承认自己读不懂。

就是没人会凭着直觉说出:这不是诗的事实。

但是他们对着赵梨花的诗,却突然变得愤怒了,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读懂了,而且很轻易。

他们的愤怒源于一种变相的“自虐”,怎么可以这样“浅显易懂”?怎么可以这样“简单容易”?

其实真理永远是简单的,深入浅出才最见诗人功力。

这次,赵梨花的诗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可耻与可鄙,也照出了人性的可悲和可怜。

同时,也让我更加加深自己固有的观,那就是浅薄之徒永远也无法领略诗歌之美;优秀的诗人与美好的诗歌,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

那些可笑不自量的小丑,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极品萧遥 极品痞仙在都市 诸天极限掠夺 舞榭时光 抗战:神级战将 宝玉离婚 诸天最强影帝 魔王追妻:纨绔妖神妃 财色无双 帝国第一宠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