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中华民国的普世价值观(1/10)
1935年年末,中华民国的经济大萧条已经过去了两年,两年的时间内,中华民国已经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建设秩序。
尽管经济数据上看,依旧没有恢复经济大萧条前的巅峰时期,但是此时的经济却是没多少水份的。
建设规模,甚至比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还要庞大。之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都是泡沫,而此时却是实打实的。
中华民国经过十五年的城镇化变革后,大部分的人口已经转移到了城镇,变成了工人阶级。
对于普通工人来说,却是感觉此时的生活比经济繁荣时期更好了一些。
尽管此时工人的收入比经济繁荣时期更低一些,而且物价统一,价格要比之前高一些。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贫富差距了。
一场经济大萧条,将大部分的民资老板搞成了破产状态,财团尽管垄断了更多的财富,但是财团赚取的利益更多是用来发展的,而不是像那些民资老板一样,赚了钱到处‘花’,在老百姓面前显摆,自然也就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贫富差距很多时候不是看数据,而是看有没有进行对比。
从数据上来说,中华民国的贫富差距比经济繁荣时期还要严重了,因为财团垄断太多的财富。但是从真正的对比上来说,却是比经济繁荣时期好太多了。
老百姓没有了什么对比,加上此时财团加强垄断,也缺乏更多一夜暴富的机会,老百姓自然也就安心工作。
新政实行后,老百姓的工作问题完全解决了。有了工作,买套房子,买辆车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个星期上五天的班,每天八个小时,这是法定的,加班最少双倍工资,一些重要节假日要加班,甚至要支付三到五倍的工资。每年还可以去外地旅游几次,双休日还可以经常一家人去户外游玩。
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政fu可以替其安排,只是条件不是那么好,很多是军方雇佣,就业地点比较偏僻,但收入都是正常的收入,甚至会比普通工人高上一些。
绝大部分可以劳动的劳动力都有工作,加上过剩的产能得到约束,以及大量的建设活动的产生。让各个产业都开始复苏,中华民国开始从之前追求规模的发展路线,变成了追求质量的发展路线。
财团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收割的大量产业,经过两年的优化,已经大致完成了资产重组的进程。
优良产业得到保留,不良资产得到了改造或是搁置、出售。
不过出售的并不是太多,一个产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娇生惯宠(重生)
顶流他妹直播玄学种田后火了
地府阎王当赘婿
我的上司是个奇葩(GL)
游击队长
农家小皇妃
穿到异时空当王爷
冷总裁的契宠娇妻
[综漫]猫屋餐厅
腹黑萌宝,顾少快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