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战争前奏(1/4)
ads_wz_txt();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
随着春季的来临,经历寒冬的历练的冬小麦开始茁壮成长,而春小麦也开始播种。中华民国的冬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这里的小麦是供应中华民国内部消费的主力。
而更北边的春小麦,一般是用来出口。
冬小麦因为经历风霜,所以口感要好得多。中国民族财团基本上不出口冬小麦,而春小麦基本上都是用来出口。
去年因为华北大旱灾,导致冬小麦减产,使得冬小麦价格上涨了将近五成。到1922年,旱灾有所缓解,冬小麦生产也逐渐恢复。
西域省的小麦有部分是冬小麦,更多的则是春小麦。另外波斯地区也是冬小麦产区,波斯的冬小麦今年将出口到中华民国。
其他农作物也开始忙着春播,中华民国的农业生产又进入了新的一年。
到处都是农机的影子,随着那些农机的耕耘,过去几百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一个人就能完成了。
属于财团的那些土地,大部分都完成了机械化建设。
棉花、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这些农作物都在用农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鸡、猪、羊、牛这些家畜也集中起来大规模饲养。
另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分布广袤的牧场。
吴佩孚一路从兰州赶往西域,一路上见到忙碌的春播景象,内心也再度震撼。他不仅看到了那些大型农机的生产力,更加看到了一种秩序。
这是一种推翻了就有的秩序,建立起来的新秩序。
在这种新秩序下,生产力空前提高。中华民国的人口大量集中,基础设施大量建设,商品大量生产,人民大量消费。
在这样的秩序下,物质财富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
不过吴佩孚作为传统文人,也看到了另外一面,那就是随着工业化的持续,以及分工的深入,民众的精神活动比传统的社会更低级了。
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好处,这一点吴佩孚也比较明白。
出了天山,来到西域地界,这里更加广袤无垠,这里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棉田和牧场。吴佩孚的目的地是西域行政区东部省份中心城市——碎叶城。
碎叶城位于后世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南一百公里外,也就是吉尔吉斯北部城市托克马克。
中华民国占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无尽人生
风光大嫁,傅先生疼她入骨
厚婚秘爱:鲜妻,太撩人
鲲鹏大陆之盛世逍遥
权少的贴身翻译官
长生:我在教坊司千秋万载
农门傻女,拐个夫君是神尊
第一名媛
江湖不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