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地震(1/5)

作品:《黎爷的轨迹

卡尔瓦德共和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是西塞姆利亚大6唯一可以和埃雷波尼亚帝国争霸的大国。

历史上两国曾多次大打出手,敌对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那个时候卡尔瓦德还不是现在的民主体制,而是和埃雷波尼亚同样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卡尔瓦德的是和埃雷波尼亚的皇家亚诺尔家,利贝尔的王家奥塞蕾丝家一样古老的《太古血脉》家族。

百年之前,一场席卷全国的民主革·命颠覆了这个君临于卡尔瓦德之上的古老家族,同时也从根本上转变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一家一姓,世袭罔替的封建统治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民主选举为根本的共和体制。

固然政体转变了,国家的名字也变成了卡尔瓦德共和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抵触却没有任何缓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民主与封建的体制冲突,以及革·命期间埃雷波尼亚帝国的趁火打劫。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种事情卡尔瓦德也没少做,最过火的一次是在《狮子战斗》末期,卡尔瓦德趁着埃雷波尼亚百废待兴之际,派雄师兵分两路大举进攻,意图将宿敌彻底打垮。多亏了尚未登基的德莱凯尔斯和《救国圣女》莉安娜一北一南力挽狂澜,才使得帝国免遭灭国,可是帝国也因此付出了宏大的代价。百年前趁着卡尔瓦德内乱打劫,也暗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报复之意。

实在两个国家之间早就是一笔烂账,就算是历史学界的权威也算不清到底哪边占的便宜比较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势均力敌时代,两边互别苗头,互相让步;一旦哪一边陷进骚乱,落进下风,另一边就会扑上往狠狠咬下一块肉。(总的来说,卡尔瓦德的国力比埃雷波尼亚弱一点,因此和利贝尔的关系也更近一点。)

如今,埃雷波尼亚生内战,正是卡尔瓦德趁火打劫的好机会。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重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卡尔瓦德自身的问题。卡尔瓦德位于埃雷波尼亚和利贝尔以东,从古至今一直和东方有着密切的交换,素有“东西文化的交叉点”的美誉。物质的流通,文化的融合,民族的交汇为卡尔瓦德带来了繁荣,同时也造就了卡尔瓦德复杂的背景。背景越复杂,国内的“声音”就越多,其中不乏某些不和谐的“杂音”——民族主义。

有民族的存在就会有民族主义酵的土壤,二战过往那么多年,德国依旧存在着“日耳曼民族最高”的声音,哪怕被政府打压了那么多年,始终不曾断尽。卡尔瓦德也一样,而且比德国要严重得多。

民族主义最范例的表现情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黎爷的轨迹》 最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地震,网址:https://xbqg888.com/71/71892/744.html